全新A. LANGE & SÖHNE 朗格1815以獨特方式體現品牌永不止步的宏願,以諸多傳統元素築起通往過去的橋樑,同時搭載全新研發的機芯,兩款1815備有18K白金或18K玫瑰金款式,其設計理念源自格拉蘇蒂腕錶先驅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力臻完美的精神:腕錶名稱取自他的出生年份。此款在W&W錶展首度曝光的腕錶已經抵台上市,朗格並於101專賣店展出多款由朗格資深藏家提供的珍罕時計(展期至4月25日),相當值得前往鑑賞。
資料提供◎A. LANGE & SOHNE

德國工藝的縮影 回歸腕錶本質
自1845年Ferdinand Adolph Lange在格拉蘇蒂鎮奠基德國高級製錶傳統以來,A. LANGE & SÖHNE便以嚴謹的機芯設計、無與倫比的手工修飾,以及對時間本質的詮釋聞名於世。2025年,在品牌復興超過三十年之際,朗格推出全新1815腕錶,以極簡的三針設計,向創辦人F.A. Lange的時計哲學致敬。這款錶不僅是對其誕生年份命名的型號再詮釋,更是一枚將經典懷錶語彙濃縮於現代腕錶語境中的當代表達。全新1815提供750白金與750玫瑰金兩種錶殼選擇,搭配直徑34毫米、厚度僅6.4毫米的輕薄尺寸,呈現出低調而深具歷史溫度的外觀語言。錶背則搭載全新研發的L152.1手動上鍊機芯,為朗格自1990年重建以來第75枚自製機芯,展現出品牌在製作複雜功能與純粹走時之間游刃有餘的機芯設計能力。

經典比例再現:對朗格懷錶精神的現代回聲
全新1815的外觀設計延續朗格懷錶的典雅筆觸,直徑34毫米的錶殼尺寸,是近年朗格在腕錶尺寸縮減風潮中,少見地以真正「中性比例」打造的作品。這樣的尺寸不僅契合當前市場對於輕盈、貼手時計的需求,也讓人回想起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德國精準懷錶的黃金年代。

層次分明的纖薄錶圈,賦予藍色925銀質錶盤視覺上的延伸效果。火車軌道式分鐘刻度與立體阿拉伯數字相互呼應,經典的小秒盤設於6點鐘位置,彷彿從歷史中抽取而出的排布方式,使整體錶盤佈局精準對稱,讀時一目了然。葉形指針使用實金材質製作,搭配拋光處理後的白金或玫瑰金錶殼,形成亮麗卻不浮誇的對比層次。朗格特別為兩種版本選配不同顏色鱷魚皮錶帶。白金款搭配墨藍色手工縫製錶帶,展現冷調克制之美;而玫瑰金款則以紅棕色錶帶營造溫潤氛圍,搭配拋光實金針扣,細節同樣不容忽視。

A. LANGE & SOHNE 1815
直徑34毫米18K白金或玫瑰金錶殼、藍寶石水晶底蓋/時間指示、小秒盤/L152.1型手上鍊機芯、儲能72小時
內在工藝的突破:L152.1 機芯的低調革新
若說1815的錶盤設計是對傳統的致敬,那麼機芯L152.1便是朗格對傳統機芯佈局的優雅再造。這枚全新開發的手動上鍊機芯,是品牌自重建以來的第75枚自製機芯,具備高度結構整合性與美學張力。其最令人矚目的特徵,在於朗格招牌的3/4夾板與手工雕刻擺輪夾板,這兩項設計最早由F.A. Lange於1864年引入德國製錶業,並在今日的朗格機芯中發揚光大。透過藍寶石水晶底蓋可欣賞到清晰的德國銀材質夾板所呈現的格拉蘇蒂羅紋,搭配固定黃金套筒、紫紅色寶石軸承,以及高溫藍鋼螺絲,構築出鮮明的朗格機芯視覺語彙。整枚機芯包含171枚零件,21枚寶石軸承,並特別使用四枚螺絲固定式黃金套筒,為佩戴者提供額外的結構穩定性與維修便利性。

振盪系統方面,L152.1機芯搭載一枚抗震結構的大型螺絲擺輪,並結合朗格自製的擺輪游絲,每小時振頻為21,600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機芯採用可自由擺動的游絲與經典鵝頸式槓桿微調系統,確保走時精度同時提供製錶師更大調校空間。動力儲存方面則達到令人驚艷的72小時,這樣的表現,在厚度僅2.9毫米的機芯中實屬不易。

纖薄中的張力:製作哲學與美學的雙重考驗
正如朗格產品研發總監Anthony de Haas所言:「挑戰在於如何保留簡約與功能性的同時,使腕錶比例更顯優雅。」這句話道出1815這枚腕錶的製作核心。朗格選擇將製錶技藝中的「繁複」藏於「極簡」之內,在一枚直徑34毫米、厚度6.4毫米的腕錶中,納入機芯微調精準性、走時穩定性、修飾精緻度與佩戴舒適度等多重目標,體現出德式製錶一貫的務實精神與追求完美的執念。此外,這款作品也是朗格對自身歷史脈絡的當代表達。以創辦人出生年份命名,傳承懷錶美學,並透過現代工藝重新解構尺寸、比例與細節處理,1815不僅是復古設計的象徵,更是朗格品牌歷史的一次「內化」行動——將過去的願景,具象為當代製錶的未來方向。

不止於時,亦是一場文化的傳承
全新1815,不僅是朗格機械藝術與工藝哲學的集中展現,更是高級製錶文化中「尊重過去、推動未來」的實踐典範。在一個越來越追求複雜功能與強烈外觀風格的市場中,1815選擇回歸本質,以細膩修飾與完美比例,訴說一枚機械腕錶最動人的價值——在指針的緩緩流轉之間,傳遞時間的秩序,也悄悄延續一段關於工藝、歷史與精神的傳承。無論是白金的冷峻克制,或玫瑰金的溫潤典雅,1815以兩種語彙,向我們展示朗格從未停歇的創作步伐。如同其標語「Never Stand Still」,這枚錶的價值,遠不止於記錄時分秒,更是朗格品牌精神的具象回聲。
朗格1815藏家時計巡禮:從歲月中凝鍊出的德意志詩篇
在A. LANGE & SÖHNE漫長而曲折的品牌歷史中,1815這組數字始終扮演著一種特殊角色。這是創辦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出生年份,象徵著德國製錶從工匠作坊進化為精密工藝殿堂的起點。多年來,A. LANGE & SÖHNE以1815為基礎,創作出多款具備歷史意涵與收藏價值的時計,它們各自攜帶著對家族、品牌、甚至德國製錶精神的不同詮釋,構築出屬於朗格的時間敘事詩。
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或許是以「homage to walter lange」命名的三款紀念時計。1990年,walter lange重啟朗格,從戰後東德國有體制下的沉寂中,重燃格拉蘇蒂小鎮的機械之聲。這三款腕錶分別以黃金、玫瑰金與白金打造,不僅在工藝上保留朗格一貫的高水準,更在設計中融入時間與情感的雙重語言。黃金款限量27枚,正是為了向walter lange從1990年復興品牌到2017年辭世這27年間的不懈努力致意;玫瑰金款則以90枚限量,代表品牌重生的那一年;白金版本的145枚,則向品牌自1845年創立以來跨越145年的歷史長河致敬。三者皆搭載具跳秒裝置的機芯,並擁有可控制啟停的秒針功能,讓每一秒不僅可見,更可被把握,彷彿將時間主權還給了佩戴者本身。

除了向創辦人家族致敬的時計,1815系列也曾成為其他紀念之作的載體。朗格首度採用軍官式底蓋的作品,便是專為德國百年珠寶世家oeding erdel打造的cuvette特別款。這款以玫瑰金打造、限量38枚的作品,不僅是品牌首次在腕錶中應用cuvette式結構,更透過其特有的外觀形式,體現百年工藝世家的端莊與穩重,也展現朗格與各地精品零售端緊密合作的獨特脈絡。

若說紀念與情感是朗格與藏家之間最真誠的聯繫,那麼技術,便是A. LANGE & SÖHNE作為製錶品牌立足於高級鐘錶世界的根基。1815系列中不乏技術成就卓越的代表作,其中1815 tourbillon無疑是一道醒目的標記。這款限量100枚的鉑金時計,搭載朗格專利的停秒機構與zero-reset歸零系統,使陀飛輪這項傳統的複雜功能也能實現絕對的設時精度。在複雜與實用之間的拉鋸,朗格總能拿捏得恰到好處,將機械美學與日常功能性融合得毫不違和。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一款採用honeygold蜂蜜金打造的雙追針計時碼錶。這枚名為「homage to f. a. lange」的1815 rattrapante腕錶,不僅是品牌首度以自家特殊金屬打造純粹的雙追針作品,也藉由這枚限量100枚的時計,再度強調品牌對計時功能與製錶創新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而在所有以詩意語彙譜寫的1815作品當中,emil lange紀念款無疑是其中最溫柔的存在。為紀念創辦人之子emil lange誕辰150週年,朗格於1999年推出兩款月相腕錶,分別以玫瑰金與鉑金材質製成。這兩款時計的月相盤以實金或鉑金雕刻,並巧妙地以星星作為3、6、9時標,還特意描繪北斗七星於盤面上,使這枚時計不僅展現天文美學,更在每一次抬腕之際,與天文之詩輕聲對話。值得一提的是,朗格收藏資料中還記錄了多枚珍稀懷錶與特別訂製時計,它們或採用琺瑯面盤與路易十五式黃金指針,或內建24小時紅色刻度外圈,甚至出現過據傳於1935年為希特勒打造的特殊軍用時計。這些極為罕見的作品,多數已進入私人或博物館藏,其存在不僅為歷史留下註腳,也讓今日的藏家們得以一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德國製錶藝術的豐饒層次。在朗格的世界裡,1815不只是個系列名稱,也不是單一型號的指涉,它是一段承載記憶與精神的時間載體,是品牌與時間對話的語言形式。而這些藏家時計,則像是一座座靜默的紀念碑,讓時間的痕跡得以被收藏、被記憶、被細細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