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錶款隨著時代更迭衍生的市場需求變化、審美改變,加上製錶技術的精進,每個系列隔段時間就會推出改款、換裝的新款,甚至推出全新系列以因應品牌佈局市場的策略。今年2023日內瓦鐘錶錶毫無意外的又迎來了不少新面孔,連勞力士都有新系列推出,這些新面孔有什麼特點趕快來暸解一下。
資料提供@各品牌
勞力士全新Perpetual 1908系列 鎖定正裝錶定位
先來說說重量級新系列的誕生:勞力士1908系列。相信對勞力士有基本認識的人,看到這個全新系列心中浮現的肯定就是:Cellini改名了?嚴格說起來對,也不對。全新的Perpetual 1908系列確實在各方面都與2014年隆重改款推出的Cellini系列非常相像。事實上當初Cellini改款推出時,就有「新設計完全早期Cellini的影子,為什麼不重新規劃新的設計」這樣的聲音在流傳著。簡單回顧Cellini系列的發展,因爲其名是來自義大利著名雕刻家和雕塑家Benvenuto Cellini,因此最初勞力士發表首款Cellini手錶時,將其定位在具有藝術性的設計、採用貴金屬、多數搭載手動上鍊機芯、適合出席正式場合配戴的正裝錶。嚴格說起來,Cellini並不能被看作一個系列,而是勞力士旗下對高端尊貴的正裝錶的統稱,因此有各種形狀、尺寸與款式,在2014年改款前所推出的款式中仍讓人記憶猶新的應該就屬於Cellini Prince了吧。
2014年勞力士從古董錶作中擷取優點作為基礎,全面將錶款統一為圓形錶殼,推出三個直徑39毫米不同功能的錶款,採用圓拱外圈和三角坑紋外圈組成的雙外圈、喇叭形的旋入式錶冠,以突顯出Cellini系列的精緻美學。而今年勞力士則是在這一基礎上重新調整推出了名為Perpetual 1908的系列,讓這個與過去Cellini錶款特色差異極大的系列重生為全新系列。
全新的Perpetual 1908系列在外觀上與2014年改款的Cellini有許多相似之處,包括圓形造型、三角坑紋外圈與喇叭形錶冠都被沿用了下來,系列名冠以Perpetual知名可想而知搭載的也是自動機芯。Perpetual 1908系列在面盤上多了軌道刻度,小時指針運用了中空圓比例較大的寶璣式指針,錶耳輪廓的曲度也更為細膩,最特別之處在於改為背透設計,這點應該讓不少勞力士愛好者頗為振奮。
Perpetual 1908腕錶錶殼直徑39毫米,搭載配有勞力士勞力士製造Syloxi 矽游絲的7140型自動機芯,游絲擺輪配置獲專利的Paraflex 緩震裝置,自動盤採局部鏤空設計由18K黃金製成。特別一提的還有1908 錶款所配置的錶帶,背面襯以勞力士代表性的深綠色小牛皮,是個讓人十分喜愛的小心思。
目前共推出了四款,分別為黃金搭配醇白色錶盤、黃金搭配醇黑色錶盤、白金搭配醇白色錶盤與白金搭配醇黑色錶盤,皆擁有頂級瑞士天文台認證與勞力士認證,至於大眾喜愛與否,只能靜待市場反應了。
真力時Pilot系列全方位改頭換臉
真力時今年則是推出了全新的Pilot系列,與之前Pilot Type 20系列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不僅褪去了Type 20的古典風貌,還搭載了全新機芯,關鍵在於整體呈現出前衛、運動感十足的粗獷感,要花些時間才能適應真力時全新Pilot系列的形象。
飛行錶之於真力時的歷史發展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初的航空技術始於萌芽階段便已開始,尤其,真力時是第一個註冊「Pilot」的品牌,也是唯一有權可以在面盤上標註「Pilot」此一專業航空術語的品牌。全新Pilot系列整體完全與過去Pilot Type 20截然不同,原本的飛行錶的幾個特色包括洋蔥錶冠、大錶徑、細錶耳、窄錶圈、教堂指針,通通不見去,如果不是面盤上還有.pilot的字樣,實在很將這個新設計跟原有的Pilot聯想在一起。
真力時此次推出兩個不同功能錶款,一是入門款Pilot Automatic自動腕錶,另一款Pilot Big Date Flyback 大日期飛返計時腕錶,前者直徑40毫米,後者略大為42.5毫米,皆備有黑色陶瓷與精鋼材質。設計上有幾個特點,首先是整體輪廓透過上下錶耳以流暢的弧度形成完整一體感的效果,錶圈比例加寬,鋼款透過拉絲工藝處理以營造出粗獷的運動感,錶冠重新設計後尺寸偏大且擁有鮮明的造型,可以看到刻意加深的側面刻紋,冠面上鐫有立體的星星標誌。錶盤也是全新的設計,擁有橫向凹紋,相似早期雙翼飛機機身上的金屬板波浪;時標也改為較接近現代審美的字體,偏向古典的教堂式指針改為劍型指針,以符合今日運動錶款的偏好。此外,全新Pilot系列皆配備錶帶快拆系統,並附有另一條錶帶方便錶主自行更換,這點也因應市場主流的需求。
IWC Ingenieur工程師系列重現Gérald Genta經典設計
今年IWC將重點放在了問世超過60年的Ingenieur工程師系列,將改款方向定位在重現當年Gérald Genta為工程師系列設計的DNA。首款Ingenieur腕錶(型號666)在1955年問世,錶款造型在今日看來一點特色都沒有,換個logo跟當時任何其他品牌出的錶款如出一轍,最有特色的點就是面盤上Ingenieur的字樣上下壓著一個閃電標誌,點出了錶款的高抗磁特徵。但真正建立Ingenieur系列形象的其實還是1975年由Gérald Genta操刀的工程師SL腕錶(型號1832)。
Gérald Genta所設計的工程師腕錶擁有(在當時)超大的40毫米直徑,厚度為12毫米,錶圈上還有五個顯眼的鎖螺鑽孔, Gérald Genta不將螺絲和鑽孔遮掩,反而將其顯露在錶圈上,搭配獨特的棋盤式錶盤,以及搭配整合式一體的金屬錶鍊,如此大膽的全新Ingenieur工程師腕錶(型號1832)被暱稱為「Jumbo SL」(也有人稱它胖工程師)。
Jumbo SL於1976年首次曝光,很可惜的是,這款劃時代又走在時代前沿的作品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大眾賞識,一來當時瑞士鐘錶產業正受到石英危機的重創,再者,新Ingenieur工程師的外型和售價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從文獻上看來,首批第二代工程師腕錶的總銷售還不到1,000只。
今年重新改款的全新工程師自動腕錶40基本上回歸了最初Gérald Genta的幾個特點,維持40毫米錶殼的尺寸,但整體設計經過審慎地重新改良,連最小的細節也不放過,45.7毫米的錶耳間距確保完美的人體工學,即使戴在纖細手腕上也能提供卓越的舒適度。1970年代的工程師SL腕錶採用凸出錶耳,全新工程師自動腕錶40 則採用全新打造的中間鏈節零件。這個在美學上與工程師 SL腕錶十分相似的全新解決方案,更符合人體工學並且更貼合手腕,全新設計的錶冠護肩也讓這款腕錶的運動特質更加鮮明。
Black Bay 41毫米改款推出第三代
Black Bay系列可說是帝舵再生密碼,BB系列不僅為帝舵帶來了新生命,更讓自己從勞力士小老弟一躍成為錶壇要角。而成功為帝舵打下新一片江山的開路先鋒:41毫米并配有(快要可被稱為經典的)酒紅色錶圈款,今年再度推出改款新作,主要原因是在於這款Black Bay腕錶取得了瑞士聯邦計量科學研究院(Feder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簡稱METAS)官方認證。
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差異在6點鐘位置的字樣,第一代採三行排列,但第三行的微笑弧形排列相當容易辨認,而第二代則是在2015年時因為全面改搭載帝舵原廠機芯而改款,同樣三行字樣但特別強調了天文台認證,最新2023年的改款則換成了兩行字樣,聚焦第二行的Master Chronometer字樣。
除此之外,在操作上會有明顯的差別則在於錶圈,全新款的單向旋轉錶圈外側的凹槽齒紋更為立體且兼具也拉開許多,可提升抓握與操作的手感,字圈上的數字呈現精巧弧形,與外圈輪廓保持統一。秒針也改成棒棒糖造型,這是借鑒了早期潛水錶的設計。錶冠軸內退並與中層錶殼齊平,無論視覺上更加和諧。
新款 Black Bay 腕錶有三種錶帶選擇:膠帶、三鍊節鋼帶、五鍊節鋼帶,均配備「T-FIT」錶扣,可方便快速調節長度,調校長度可達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