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博物館將推出英國近30年來首場卡地亞珠寶與腕錶特展,一窺卡地亞如何躍升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珠寶與腕錶品牌。展覽門票即日起限量販售。本展精選逾350件珍貴藏品,回顧卡地亞自20世紀初以來在藝術、設計與工藝的演變和傳承。
資料提供◎CARTIER

V&A博物館隆重推出近30年來首場卡地亞大型回顧展,呈現卡地亞珠寶與腕錶傳奇傑作,包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蕾哈娜佩戴款式。
「卡地亞 Cartier」特展 英國倫敦V&A博物館 南肯辛頓館
- Sainsbury Gallery 展廳
- 2025 年 4 月 12 日至 2025 年 11 月 16日
- 購票請至vam.ac.uk/exhibitions/cartier
- 展覽策展人為 Helen Molesworth 與 Rachel Garrahan
20 世紀初,品牌創辦人路易法蘭梭・卡地亞 (Louis-François) 的三位孫兒立志打造第一間全球知名的珠寶品牌,並在巴黎、倫敦和紐約設立據點。卡地亞擁有令人稱羨的皇室與貴族客戶,因而獲得「王者珠寶,珠寶之王」美譽;爾後,受惠於電影、音樂和時尚界領袖的青睞,卡地亞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
展品涵蓋 V&A 博物館與卡地亞典藏系列 (Cartier Collection) 的珍貴珠寶、令人驚艷的藝術品、歷史悠久的寶石、經典腕錶與座鐘,以及 V&A 與卡地亞典藏中首次公開的手稿。展覽亦將展出英國國王出借的皇室收藏,以及來自英國與全球各大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的作品。
展覽設計由英國建築師暨藝術家 Asif Khan MBE 操刀,延續卡地亞與藝術家合作打造展覽場景的傳統,別具意義。

展覽亮點作品包含:1953 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委託卡地亞製作的威廉森粉鑽胸針,其鑲嵌一顆 23.6 克拉威廉森珍稀粉鑽;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典禮曾出現的皇冠 (Scroll Tiara),為 1902 年委託製作,蕾哈娜曾於 2016 年佩戴拍攝《W》雜誌封面;英國瑪格麗特公主殿下於姊姊加冕典禮儀式上佩戴的玫瑰造型夾式胸針(1938 年);Monaco Princely Palace 收藏的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 (Grace Kelly) 訂婚戒指,她於息影前最後一部電影《上流社會》(High Society,1956 年)中亦佩戴此戒指入鏡;倫敦卡地亞為雅克・卡地亞 (Jacques Cartier) 之妻 Nelly 訂製的紫水晶與藍寶石胸針(1933 年);墨西哥電影女星瑪莉亞・菲利斯 (María Félix) 擁有的絕美蛇形項鍊(1968 年);1903 年卡地亞為英國曼徹斯特公爵夫人訂製的華麗皇冠 (Manchester Tiara),出自 V&A 典藏;卡地亞最經典雋永、辨識度最高的美洲豹珠寶系列,包含一款以縞瑪瑙點綴的鑽石鋪鑲手環(1978 年);以及數款精選腕錶,展示卡地亞獨創的製錶工藝,例如倫敦卡地亞設計的 Crash 腕錶(1967 年)。

策展人 Helen Molesworth 與 Rachel Garrahan 表示:「卡地亞是全球最知名的珠寶品牌之一。這次展覽將深入探索路易 (Louis)、皮埃爾 (Pierre)、雅克 (Jacques) 三兄弟和他們的父親艾佛德・卡地亞 (Alfred Cartier) 如何借助原創設計、精湛工藝和國際拓展策略,將一家巴黎當地的家族珠寶店,發展為享譽全球的品牌。V&A 擁有世界級的珠寶收藏,無疑是慶祝卡地亞開創成就的最佳場域,彰顯品牌如何順應時代,百年來在文化創意領域屹立不搖。我們非常期待與觀眾分享卡地亞標誌性的創作,同時展示從未公開的珍貴物件與典藏史料,讓大眾更加認識這間持續塑造當代裝飾風格的珠寶商。」
展覽設計師 Asif Khan 表示:「我希望透過此次合作呈現一個夢幻的景象,融匯藝術與科學,而卡地亞的作品懸浮於光影、時間與聲音之中,讓歷史得以呼吸,未來得以駐足。」
這場展覽分為三大部分,探索卡地亞的非凡創意與品牌經典風格的形成、技術創新與精湛工藝的傳承,以及如何透過匠心獨運的品牌形象制定策略,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維持影響力。展覽還將聚焦卡地亞倫敦的歷史發展,並以華麗的皇冠展示作為展覽高潮。
展覽首先介紹路易、皮埃爾與雅克・卡地亞三兄弟,他們目標一致,希望將 1847 年由祖父創立的家族事業,發展成舉世聞名的品牌。三人緊密的兄弟情誼與互補的專業技能,幫助卡地亞成功拓展國際版圖並打入上流社會。這部分將展出 V&A 博物館珍藏的 1903 年華麗皇冠 (Manchester Tiara),由法國工坊專為一位來自美國、嫁給英國貴族的女士打造。這件皇冠不僅展現卡地亞早期的企圖心,也揭示品牌未來的全球化發展。

V&A 博物館珍藏的 1903年華麗皇冠 (Manchester Tiara)
在三大展區中,第一展區聚焦卡地亞的創意世界,探索其靈感來源、卡地亞風格的誕生,以及品牌與重要客戶之間的緊密聯繫,進而促成許多傳奇巨作。
卡地亞超群絕倫的創作實力,首要體現於對法國及全球裝飾藝術歷史的潛心鑽研,並在 20 世紀初數十年間,以想像力、精準眼光與真摯匠心,將這些元素轉化為品牌獨特設計。展覽將深入探討 卡地亞「花環風格」(Garland Style) 的誕生,這是一種輕盈、柔美而浪漫的美學風格,深受 18 世紀法國建築與裝飾藝術啟發。另外也將呈現卡地亞早期受全球文化影響的作品,包括卡地亞倫敦設計的聖甲蟲 (Scarab) 胸針,亮點為鮮豔的小型角石切割 (calibré-cut) 寶石鑲嵌翅膀;還有以印度傳統上臂手環 (Bazuband) 為靈感的鏤空鑲鑽手環,以及伊斯蘭風格的鑽石飾牌胸針,這件珍貴作品是為慶祝此次卡地亞展覽特別贈予博物館,屆時也將首次公開亮相。

左: 卡地亞倫敦設計的聖甲蟲 (Scarab) 胸針/ 右: 印度傳統上臂手環 (Bazuband) 為靈感的鏤空鑲鑽手環
此展區進一步探索卡地亞如何發展出高辨識度的獨特風格,以優雅精緻的設計演繹現代與創新風格。從品牌早期開始,卡地亞持續實驗重複圖案、簡潔線條與大膽對比的色彩組合,以及空間與體積的和諧感,加上頂級材質與精湛工藝的應用,不斷突破珠寶設計的界限,形塑出無可取代的設計哲學。展覽將透過幾件標誌性的作品,呈現卡地亞鮮明的裝飾藝術 (Art Deco) 風格,例如 1925 年的幾何圖案胸針,以大膽的橙色珊瑚搭配綠色祖母綠,營造搶眼對比;另外是 1941 年卡地亞倫敦設計的白鑽鉑金胸針,其和諧的單色簡約風格提供多種佩戴方式。

卡地亞三兄弟與上流社會建立並維繫良好的客戶關係,促使多件獨一無二的作品問世。這部分的亮點展品包括威廉森粉鑽胸針,由英國皇室收藏 (Royal Collection) 借展,這件作品是 1953 年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加冕時委託卡地亞倫敦訂製,其鑲嵌的一顆 23.6 克拉威廉森珍稀粉鑽是女王在 1947 年婚禮收到的贈禮。同一區展示的玫瑰造型胸針過去是瑪格麗特公主 (Princess Margaret) 私人收藏,現為卡地亞典藏;她十分喜愛這件珠寶,曾於姐姐的加冕典禮上佩戴。最後是 1928 年帕提亞拉大君 (Maharaja of Patiala) 委託訂製,於儀式上佩戴的鑽石項鍊與頸鍊,完美體現卡地亞如何將傳統印度珠寶與現代裝飾藝術巧妙結合。

下一展區探索卡地亞工坊的頂級寶石資源與技術創新。因應客戶需求,卡地亞各分公司皆成立自家工坊,確保工匠遵循品牌精確嚴謹的製作標準。觀眾將一探當今的卡地亞如何運用流傳數百年的珠寶工藝,創造最具代表性的美洲豹設計。代表作品包括 1914 年美洲豹腕錶,此為卡地亞最早使用美洲豹毛皮圖騰的作品;另外是 1978 年的美洲豹手環,採鋪鑲鑽石設計並以縞瑪瑙點綴。

卡地亞的成功也與頂級材質的運用息息相關,如此才得以維持珠寶作品的卓越品質。20 世紀初,卡地亞鞏固了世界各地重要的寶石資源,這歸功於雅克・卡地亞親赴中東、印度與斯里蘭卡採購,以及品牌與精英客群和頂級珠寶商建立的人脈網路。從罕見的紅寶石到世界最大藍寶石,從歷史悠久的鑽石到非凡的彩鑽,許多世上最珍貴的寶石皆曾經過卡地亞工匠之手。展覽特別規劃一區來展示卡地亞作品使用的頂級材質,像是美國名媛芭芭拉・赫頓 (Barbara Hutton) 的翡翠項鍊,即以世上最精美的翡翠玉珠製成;另展示一枚 101 克拉 Allnatt 艷彩黃鑽胸針。展覽中還將呈現一場精美絕倫的水果錦囊 (Tutti Frutti) 盛宴,涵蓋 1928 年倫敦卡地亞製作的 Mountbatten Bandeau,是系列少見的頭飾作品,後由印度最後一任總督夫人愛德溫娜 (Edwina, Lady Mountbatten) 的丈夫路易・蒙巴頓(即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1st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購得。最後是一件海藍寶石、鑽石與鉑金皇冠,此作品於 1937 年、英王喬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加冕年創作,當時英國媒體廣泛報導這股「皇冠狂熱」(Tiaramania)。本展區亦展出多款 1930 年代流行的紫水晶、黃水晶等彩色寶石珠寶。

卡地亞工坊成為技術創新與發明的實驗場域,讓品牌的創意盡情釋放,無論珠寶、時鐘或腕錶,皆將看似不可能的構想化為現實。正如墨西哥電影女星瑪莉亞・菲利斯委託訂製的絕美蛇形項鍊,其設計大膽靈動,展現卡地亞融合美學創意與技術巧思,打造出襯托個人風格的獨特作品。腕錶展品包括 1904 年史上第一款現代腕錶 Santos 腕錶,它不僅改變製錶業,更奠定卡地亞未來所有腕錶現代化設計的基礎。另外是一系列 1960 年代倫敦卡地亞創作的腕錶,包含 1967 年的經典之作 Crash 錶款,完美體現搖擺倫敦 (Swinging London) 時期的藝術自由與不羈精神。展覽亦展出卡地亞當代創新設計,如 2024 年推出的一款腕錶,將登山扣環從日常工具提升為結合功能性與藝術感的華美作品。最後是卡地亞神秘鐘 (Mystery Clock) 系列,這些時計的指針彷彿懸浮於半空中精準運行,令人嘆為觀止。

展覽最後一區歌頌卡地亞成功躍升享譽全球頂級珠寶商的歷程。早在 20 世紀初,卡地亞的名稱便已成為優雅、原創與品味的代名詞,並透過別開生面的行銷策略,如公開展覽、廣告、贊助社交活動與時尚雜誌等方式,鞏固其品牌地位。在 1925 年巴黎「國際現代裝飾藝術與工業藝術博覽會」 (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 上,卡地亞是唯一與頂級時裝設計師同時在「優雅時尚館」 (Pavillon de l’Élégance) 展出的珠寶品牌,其中一件展出作品為大膽創新的縞瑪瑙、鑽石與鉑金蘭花髮飾。

1925 年巴黎「國際現代裝飾藝術與工業藝術博覽會」大膽創新的縞瑪瑙、鑽石與鉑金蘭花髮飾
隨著時代變遷,演員與音樂人逐漸取代皇室與貴族,成為時尚指標。歷代藝文界人士鍾情於卡地亞的設計,賦予珠寶作品當代個人風格,使卡地亞至今仍是最具知名度的國際珠寶品牌之一。這一區的亮點展品包括摩納哥皇室收藏 (Monaco Princely Palace Collection) 借出的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 10.48 克拉台階式切割鑽石訂婚戒指;在嫁給摩納哥雷尼埃三世親王 (Prince Rainier III) 之前,她也戴著這枚戒指演出最後一部電影。

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 10.48 克拉台階式切割鑽石訂婚戒指
最後以一場壯觀的皇冠巡禮作為展覽高潮。皇冠不僅是地位、財富與優雅的最高象徵,更代表珠寶設計與工藝的巔峰,而卡地亞至今仍持續打造各種精美皇冠。亮點展品包括首次公開展出的蛋白石皇冠 (Opal Tiara),由卡地亞為瑪麗・卡文迪許 (Mary Cavendish, Marchioness of Hartington) 訂製,並於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典禮上以項鍊形式佩戴。當時她已成為德文郡公爵夫人 (Dowager Duchess of Devonshire),並擔任女王的女侍長 (Mistress of the Robes),扮演重要的儀式性角色。另外是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典禮曾出現的花環風格皇冠 (Garland Style Scroll Tiara);蕾哈娜 2016 年也曾佩戴此皇冠拍攝《W》雜誌封面。最後是 1934 年倫敦卡地亞設計的裝飾藝術風格鑲鑽鉑金光環冠,靈感來自古埃及文化,為當時女性時尚指標貝格姆·阿迦汗三世 (Begum Aga Khan III) 所有。

卡地亞在上流社會盛行佩戴華麗珠寶出席奢華盛會的時代,堪稱皇冠訂製的頂尖大師。雖然今日佩戴皇冠的場合已不多,但這些作品依然是華麗、浪漫與藝術的極致象徵,成就卡地亞最精緻華美的珠寶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