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年過去,江詩丹頓以目前紀錄上最複雜的Solaria腕錶,再次印證了一個事實:對江詩丹頓而言永遠有下一個「更好的」。
資料提供◎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

你知道地球一天實際有多長嗎?24小時?
錯了,其實是23小時56分4秒。
但你放心,錯的人不是你,而是整個人類社會。 因為我們每天用「民用時」生活著,從來不曾懷疑這個被我們馴化的「時間」背後,其實藏著複雜的天文計算、太陽的任性軌道,以及恆星對地球的冷靜凝視。但對於270歲的江詩丹頓而言,這場時間的誤會,也是一個將技術、哲學與美學融為一體的課題。
於是今年,江詩丹頓造了一隻腕錶,它的名字叫 Solaria,是一顆濃縮宇宙的機械星球,也是人類手腕上迄今為止最複雜的「天文運行模擬器」。

41項功能、1521枚零件、13項專利申請、8年的研發時間,這些都只是為了讓你在抬起手腕時,不只是知道現在幾點鐘,更是知道自己此刻身在宇宙的哪一個相對位置。江詩丹頓一以貫之地將「複雜」再一次做到了極致。從2005年的Tour de l’Île,到2015年創下57項功能紀錄的57260,再到去年震撼登場的The Berkley,眼前的這只Solaria,既是延續、也是超越——它不是一枚功能疊加的機械拼圖,而是一套能夠微縮天文邏輯、聲學藝術與微型工程哲學的立體系統。
270年
在星辰軌道間 刻下時間的名字
在製錶世界里,有些作品不只是機械成就更是一場關於「可能性」的宣言。2005年,江詩丹頓為慶祝品牌250週年,推出了前所未有的Tour de l’Île腕錶:一枚擁有16項複雜功能、正反雙面顯示的鉅作當年震撼了整個高級製錶界彼時它已被譽為「有史以來最複雜的腕錶」但對江詩丹頓而言,這不過是宏圖初起。

十年後的參考編號57260,更是以57項功能重新拓展了鐘錶複雜功能邊界,創下史上最複雜機械錶的紀錄。 時間來到2024年,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那枚獻給鐘錶收藏家的The Berkley懷錶,又再度以63項功能刷新紀錄,而它彷彿是一個隨時間運轉的「鐘錶複雜功能百科全書」。


而今年,值品牌270週年之際,江詩丹頓以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複雜功能腕錶 – La Première,將「複雜」回歸技術本質、哲學深度與宇宙思維。品牌共耗費了八年時間成功完成這次跨越製錶邊界與天文想象的嘗試,成就當今最複雜的腕錶之一——擁有41項複雜功能,搭載全新自制3655機芯,包含五項罕見天文複雜功能與13項專利申請,其中更不乏全球首創的天體時間追蹤系統。

直徑45毫米18K白金錶殼、透明藍寶石水晶底蓋,飾以金屬噴鍍星座圖/時間顯示、格里高利萬年曆、月相顯示、天文顯示、報時功能、雙秒追針計時功能、潮汐等共41項功能/Calibre 3655手動機芯、儲能72小時/獨一無二
多重時間宇宙
民用時、太陽時與恆星時的第一次同場共演
Solaria 最大的創舉在於民用時間(Civil Time)太陽時間(Solar Time)恆星時間(Sidereal Time)的同時整合這是前所未有的時間體系佈局。
Solaria 的正面主盤採用中央指針顯示民用時間,並整合世界時、第二時區與日期等實用功能,對應我們所熟悉的日常時間架構。而在 6 點鐘位置設有一處天文視窗,呈現地球自轉相對於太陽的軌跡,具體涵蓋中天時刻、赤緯角度、日高度與時間等式等多組數據,清晰描繪出「太陽時間」的動態邏輯。

翻至錶背,則是一幅描繪恆星運行、赤道與黃道交會的星空圖,通過恆星時的顯示提醒我們:宇宙的秩序從來不以地球為中心。這樣的設計不僅是技術整合,更是一場對「時間本質」的追問:我們所認知的「現在」,其實是天文規律中的一個動態交會點。
全球首創
天體時間追蹤系統
Solaria最具跨時代意義的複雜功能是它所搭載的天文指示系統這套系統涵蓋三項關鍵功能亦對應三項專利申請完整呈現江詩丹頓如何將宇宙秩序化作腕上的機械語言。

首先,是關於太陽的資訊整合。Solaria可以顯示日出與日落時間、 時間等式、太陽高度、太陽中天與太陽赤緯等天文數據,其核心在於一體成型的多凸輪輪系。這項設計不僅壓縮了模塊厚度,更提高了運行的精准性,使太陽時間的推演達到從未有的高效精密度。


其次,腕錶背面呈現的是恆星運行的實時圖譜。這套星空圖顯示系統由兩片藍寶石水晶構成,借助恆星時機制,讓恆星移動路徑得以動態顯現於錶盤之上,彷彿一座隨時間推進的微型天文台。

最後,天體時間追蹤系統(Temporal Tracking of Celestial Objects)則帶來極具是互動感的佩戴體驗。佩戴者可以從底蓋上的星座圖中選擇一顆特定恆星,透過錶盤上的指針指示功能,腕錶將計算並顯示這顆恆星從當前位置移動至佩戴者頭頂上方(即視野中央)所需的時間,可計算精確至小時。此功能依賴旋轉星圖與追針計時裝置的同步運作,並結合黃道與赤道刻度,實現動態追蹤。此舉不僅讓佩戴者得以「讀取」宇宙,更讓原本抽象的天文觀測行為具象化為一場可視、可測、可掌握的機械感受。

三問報時系統
七項專利的聲音雕塑
Solaria不僅訴說星辰的運行也以鐘聲報時在13項專利申請中有7項與西敏寺三問報時裝置有關該裝置與計時裝置和陀飛輪皆整合在同一枚機芯中而要依舊保持機芯纖薄這便成為其中的製作難點之一尤其這枚作品所配備為西敏寺鐘聲還配備了多達四個音簧與四個音錘。

另一個技術挑戰,則是如何確保報時音色的清晰與穿透力。由於機芯內部結構複雜,零件繁多,勢必會吸收一部分聲音振動,使音質變得沈悶(甚至失真)。為此,江詩丹頓經過深入研究,將音簧固定於錶殼中層,並設計為矩形截面,以增強橫向剛性、提升共鳴表現。同時這項專利結構也避免了音簧在佩戴時所發生的碰撞,讓Solaria在45毫米的錶殼之中,依然能夠奏出飽滿清澈、節奏分明的機械樂章。
微型化奇蹟
1521個零件
壓縮於14.99毫米厚度
Solaria的另一項奇跡,則是其機芯構造江詩丹頓為其開發出一個僅厚2.8毫米的天文模塊並通過獨家專利的「即插即用」系統可直接與基礎機芯咬合銜接不僅優化了能量傳遞效率也簡化了日後維修流程充分展現出設計的前瞻性思維另一個微型化挑戰,則是在極為有限的空間內需集成如此多的功能,並在錶殼內整合啓動這些功能的繁多按鈕和槓桿,確保操作準確的同時,又不影響整體厚度與結構平衡。

最終,這枚擁有1521個零件、41項功能、搭載報時、計時、萬年曆、潮汐、天文顯示等多種複雜系統的腕錶,僅厚14.99毫米,是一部將極致複雜與空間美學融合之微型工程的史詩級篇章,堪稱複雜天文微型化的極致演繹。

美學秩序的終極試煉
如何讓41項複雜功能清晰易讀?
面對功能堆疊所帶來的視覺複雜性Solaria選擇以極簡而現代的佈局來表達浩瀚且宏觀的天文信息錶盤正面以黑白灰為基調搭配18K白金時標、旭日紋緞面與噴砂質感形成圖層分明、閱讀順暢的界面背面星圖則以雙色金屬噴鍍描繪天體軌跡紅綠漆面追針穿梭其間如同天文儀器的指針,強化視覺定位

甚至,連太陽本身也被具象為6點位上的金色半球,與地球微雕裝置形成互動,賦予整個腕錶一種可「閱讀宇宙」的親切感。

若說Tour de l’Île是一次微觀天體的創舉,57260是鐘錶技術的百科全書,那麼Solaria則更像一部哲學宇宙史:它不僅實現了技術突破,更重新定義了人類如何通過一枚腕錶,理解我們身處的時間與天體秩序。
Solaria不是終點,而是江詩丹頓的複雜「臻途」中的又一場重新定義時間與宇宙關係的技術宣言。如同François Constantin在1819年所寫的那句座右銘:「悉力以赴,精益求精(Do better if possible, and that is always possible)。」

270年過去,這枚腕錶再次印證了一個事實:對江詩丹頓而言永遠有下一個「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