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來,Cartier Privé系列欽點出擁有獨特外貌的腕錶,並僅限量發行,繼Crash、Tank Cintrée、Tonneau、Tank Asymétrique、Cloche de Cartier、Tank Chinoise、Tank Normale,和去年的Tortue,2025年,卡地亞以誕生於1928年的Tank à Guichets,推出Cartier Privé系列的第九名新成員Tank à Guichets,Tank à Guichets誕生的年代正逢人們追求速度與效率的年代,這款錶捨棄了指針,以直覺性的跳時視窗和連續分鐘來顯示當下時間,就外型來說也讓Tank更為具象化的名符其實坦克意念。
資料提供◎CARTIER 卡地亞

2025年W&W錶展,卡地亞再次展現品牌渾厚札實的製錶實力,持續為旗下經典系列拓展各式衍生款,藉由錶殼尺寸、顏色變化、材質變化、珠寶鑲嵌、珍罕工藝、細節上的精進添加,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藉此淬鍊出每個系列錶款的經典形象更加根深蒂固,深植人心,接下來時間觀念會分門別類的介紹卡地亞今年精采之作。2025年,Cartier Privé全新 Tank à Guichets腕錶的問世,不僅喚醒了對1930年代前衛設計語彙的記憶,也再一次彰顯CARTIER在機械與造型語言上的非凡造詣。這款作品不只是時計,更像是一段風格極簡主義的敘事詩,由金屬、機械與時間交織而成。

回顧1917年,Louis Cartier畫下Tank腕錶的草圖,以俯瞰坦克戰車為靈感,「如果以坦克車本體和履帶是錶殼,履帶壓痕為錶帶」,延續史上第一只量產皮錶帶Santos的驚人氣勢,卡地亞第二款方形腕錶Tank造就另一款傳奇經典。Tank從1917年誕生之後,或拉長、拓寬,或添以拱型錶殼,甚至是移形換位造就出視覺強烈的幾何美感,甚或是融入各個文化而萌發的中坦、法坦、英坦、美坦,Tank絕對是在同一個系列之中,卻能擁有最多不同面貌的錶款,回顧百年來Tank腕錶的多款經典之作,正足以說明Tank不僅創造經典傳奇,也允諾著Tank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Cartier Privé系列第九篇章
Cartier Privé今年鎖定誕生於1928年的Tank à Guichets,其捨棄了錶盤裝置,整只錶款像是真正的坦克車一般厚實強悍,僅保留了方形的跳時視窗和分鐘轉盤,錶冠也挪移至12點鐘位置,Tank à Guichets的外型與顯時方式,在當時引起極大迴響,而如此的巧思設計,錶冠和視窗配置,就像是坦克車的砲管和視察窗,全面性的重現坦克車樣貌。

將指針隱去的勇氣:Tank à Guichets的橫空出世

直徑37.6×24.8毫米950鉑金錶殼/跳時顯示、連續分鐘視窗/9755 MC手動上鍊機芯
這一切,得從1928年說起。在Louis Cartier於1917年構思出Tank腕錶雛型、並於1919年正式推出首款「Tank Normale」六年後,Tank à Guichets誕生了—這是一款徹底顛覆傳統的時間顯示裝置。它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錶盤與指針,僅以兩個視窗來分別顯示小時與分鐘。如此的排布與視覺語言,前所未見。彼時的1920年代末期,汽車與火車的普及,讓「速度」成為一種新的生活語彙。人們不再滿足於緩慢轉動的指針,而渴望能一目瞭然地讀取時間。Tank à Guichets的出現,正好回應了這種對效率與現代感的渴望。值得注意的是,這款腕錶不僅是CARTIER首次將「跳時顯示」(Jumping Hour)導入Tank系列之中,也被公認為品牌首枚具備複雜功能的Tank錶款。設計語言簡約至極,卻隱含精密機械邏輯,是那個年代少見的前衛之作。
美學與功能的高度統一

直徑37.6×24.8毫米18K玫瑰金錶殼/跳時顯示、連續分鐘視窗/9755 MC手動上鍊機芯

直徑37.6×24.8毫米18K黃金錶殼/跳時顯示、連續分鐘視窗/9755 MC手動上鍊機芯
Tank à Guichets在視覺上的最大特色,即是一體式金質錶殼搭配兩個開口視窗。傳統的時標與指針被果斷捨棄,改以跳字顯示時間——小時採跳時機制,分鐘則為逆行連續顯示。這不僅挑戰了鐘錶結構的工藝邏輯,也使得腕錶在風格上顯得極度純粹與現代。正如CARTIER風格、典藏與形象總監皮埃爾•雷內羅(Pierre Rainero)所言:「以精湛的製錶技藝成就美學設計,延續卡地亞的一貫理念。」Tank à Guichets的設計,不是為了炫技,而是為了讓時間與造型產生深層的共鳴。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代CARTIER曾製作多枚Tank à Guichets,皆為獨一無二的訂製作品,展現品牌在錶殼比例、視窗形狀、錶耳線條、上鍊錶冠位置等細節上的深度研究。這些腕錶彷彿是建築般的雕塑,每一筆線條都經過審慎的推敲與計算。
從歷史出發,走向當代的極簡理念

Tank系列從未停止進化的腳步,從Tank Normale到Tank Française、Tank Américaine,再到Tank Must與Tank Cintrée,每一次轉化都深植於品牌風格的根基。而Tank à Guichets,更像是這座經典殿堂中的一扇祕密之門。1997年,為慶祝品牌創立150週年,CARTIER重新推出了Tank à Guichets鉑金版,限量150枚;2005年,Collection Privée Cartier Paris(CPCP)系列也推出限量玫瑰金版本。每一次回歸,都是對這個歷史款式的深情致敬。今年,CARTIER再次為這段傳奇注入新生命,推出全新Tank à Guichets系列,採用品牌專為此錶款研製的9755 MC手動上鍊機芯,具備跳時與連續分鐘功能,完美呼應原始設計理念。這枚機芯出自品牌位於拉夏德芳的高級製錶工作坊,保證了每一個細節的精確與質感。新款腕錶推出兩個版本:第一款延續1928年的對稱視窗配置,小時位於12點,分鐘位於6點,材質包括黃K金、玫瑰金與鉑金三種選擇;第二款則呼應1930年代的創新設計,將兩個視窗以傾斜角度置於錶面,賦予錶款更多動感與層次感。這款限量鉑金腕錶僅製作200只,象徵著CARTIER對過去的致敬與對當代的重申。

直徑37.6×24.8毫米950鉑金錶殼/跳時顯示、連續分鐘視窗/9755 MC手動上鍊機芯/限量200只
新款Tank à Guichets腕錶的設計,在表面處理上延續CARTIER對材質的極致敏感。錶殼中央表面採用霧面處理,材質為金或鉑金,呈現出低調卻深邃的質感;而與之對比的,則是經過拋光的直線錶耳,使腕錶整體造型更加俐落,富有現代建築的美感。上鍊錶冠則設於12點鐘位置,延續原始設計,這一非傳統的位置選擇,不僅讓錶身線條更完整無礙,也強化了腕錶整體的對稱性與雕塑感。這一點在佩戴上也提供了一種特殊的體驗,讓人重新思考與時間互動的方式。

Tank在1919年正式投入量產,而第一只依照草圖打造出來的非賣樣品,更被Louis Cartier當作象徵和平的禮物,送給了駐歐的美國統帥將軍John Peshing,這段佳話也讓Tank雖以戰場上的兵器作為設計靈感,卻擁有著反過頭來訴諸和平的反戰理念。


1904年,Louis Cartier為著名的巴西飛行先驅Alberto Santos-Dumont設計製造了一款具有皮錶帶可以戴在手上的腕錶,開啟了腕錶的新時代,Santos因為航空飛行美夢而誕生;事隔十多年,Louis Cartier再展驚人的巧思妙意,他將目光轉於陸地之上,以俯瞰坦克車為設計造型,Tank腕錶之誕生,就注定橫掃全軍,所向披靡;去年重啟的Pasha de Cartier系列,在事隔多年後再次喚醒世人們的美好回憶,在正裝時尚的外表下,當初可是為了防水運動而誕生。Tank、Pasha de Cartier和Santos腕錶,分別濫觴於陸、海、空,各自隱含著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


橫掃千軍的衍生版本
Tank Normale
1917傳奇濫觴

以當時橫掃千軍的坦克車為靈感來源,第一款Tank Normale設計上的最大特徵,兩側錶殼仿造坦克車的履帶作圓弧處理,延伸而超越錶殼的高明設計,也成為固定錶帶的結構,將設計美學與實用功能作了最淋漓盡致的示範展演,完美兼顧了原本的設計理念與佩帶上的舒適度,六只於1919正式量產的Tank Normale在不到一個月就銷售完畢。
Tank Cintrée
1921瘦長拱形

不同於方正的Tank Normale,第二款Tank Cintrée腕錶大幅度的將錶殼拉長,而考慮到瘦高的錶殼形狀,為了保有佩帶上的舒適度,Tank Cintrée的錶殼作了十分貼合手腕線條的拱形設計,連同錶盤和錶鏡也跟著錶殼的弧度彎曲,為此其取名為Tank Cintrée,法文Cintrée即意為拱型,此款錶後來也成為60年後Tank Américaine的靈感來源。
Tank Chinoise
1922 東方元素

1920年代,卡地亞汲取大量東方元素於作品當中,當然也包括了Tank腕錶,Tank Chinoise因應而生,錶殼回到Tank Normale的方正比例,而從東方門廊獲得的靈感,轉化為上下兩條橫過錶殼的飾條,以門樑和門檻展現出恢弘大氣的天地格局。Tank Chinoise展現卡地亞善於將不同文化轉化為品牌風格的獨門絕技,以簡潔的線條將東方元素揉合於Tank腕錶之中,見證超越時代的設計功力。
Tank Louis Cartier
1922 經典原型

以Tank腕錶設計師Louis Cartier為名,Tank Louis Cartier的關鍵角色不言可喻,折衷於長方和正方的錶盤和錶殼,更顯圓潤的履帶和錶耳,上下錶圈更為纖細讓整只錶款更顯優雅洗鍊,為Tank腕錶系列奠定根深蒂固的基礎線條和比例,定調之後Tank系列的基本設計。
Tank à Guichets
1928 寫實坦克

Tank à Guichets捨棄了錶盤裝置,整只錶款像是真正的坦克車一般厚實強悍,僅保留了方形的跳時視窗和分鐘轉盤,錶冠也挪移至12點鐘位置,Tank à Guichets的外型與顯時方式,在當時引起極大迴響,而如此的巧思設計,錶冠和視窗配置,就像是坦克車的砲管和視察窗,全面性的重現坦克車樣貌。
Tank Basculante
1932 翻轉坦克

保護鐘錶脆弱的鏡面一直是製錶師的一個重要考量,特別是在人們運動的時候。卡地亞在運動風氣日盛的30年代推出了Tank Basculante,運用極富實用性的翻轉機構,讓Tank Basculante可以隨意在正面顯示時間與反面保護鏡面間自由翻轉;移到12點鐘的龍頭參考自上一只開窗坦克的創意,用意在避開翻轉機構的旋轉軸心,也賦予Tank Basculante外型上的完美對稱。
Tank Asymétrique
1936 移形換位

Tank腕錶方正簡約的設計,賦予卡地亞設計師極大的設計舞台,Tank Asymétrique即是最佳範例,這只錶款不僅將坦克的履帶上下平移,也順勢將錶盤的阿拉伯數字時標轉向,將Tank方正外型作了乾坤挪移的極大變化,向右旋轉30度的時標,佩帶在手腕時也讓閱讀時間更為直接便利。
Mini Tank Allongée
1960 小鳥依人

在Tank Rectangle(Broad Model)挑戰大錶極限後,1960年代上市的Mini Tank Allongée則回過頭往嬌小迷你的天平另一端走去。極為修長的外形,賦予Mini Tank Allongée一種有別於其他Tank的精緻與柔美,也進一步強化了Tank在高級珠寶腕錶領域的產品選項。
Tank Must de Cartier
1977 關鍵要角

承襲了Tank Louis Cartier的經典外型與比例,但錶盤卻有了截然不同的全新改變,是Tank腕錶第一次出現卡地亞雙C Logo與錶款字樣的腕錶,素雅但用色飽滿的錶盤更是Tank Must在當時獲得空前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2021年主推Tank Must系列的主要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