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97年,HOROLOGER MING 以圓形錶殼為舞台,運用獨特錶耳設計、藍寶石水晶錶盤、冷光設計和獨特時標,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辨識語言,從基本款、世界時區和單按鈕計時碼錶等功能,展現出不同的錶款個性,錶款價格從13萬多到200多萬台幣,MING 並曾分別於2019 年與 2024 年兩度獲得日內瓦鐘錶大賞GPHG大獎,奠定其在錶壇的地位。2025年,葳鑠代理引進這個原本以網路銷售起家的新興品牌,也是這個品牌的第三個實體通路店家(第一個為美國、第二個是荷蘭),擁有多種身分的創辦人Ming Thein ,其中一個角色為知名攝影師,所以MING的錶款擅長展現不同的光影變化,隨著觀賞角度和光線變化,展現或明亮或深邃莫測的視覺饗宴。舉例來說世界時區腕錶的兩枚時分指針,特別以藍寶石水晶打造而成,並要塗繪上冷光,其造價成本相當高昂(比品牌的入門錶款更貴),可見品牌不計成本只求最好品牌的用心程度。
資料提供◎葳鑠

MING 是由馬來西亞攝影師暨商業顧問 Ming Thein 於 2017 年創立的獨立鐘錶品牌,總部設於吉隆坡與瑞士拉紹德封。品牌結合現代極簡設計語言與傳統製錶工藝,著重視覺比例、光影層次與佩戴體驗,致力於打造兼具機械性與設計深度的時計作品。MING 曾於 2019 年與 2024 年兩度獲得日內瓦鐘錶大賞(GPHG)殊榮,確立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創新定位。MING 的 Special Projects Cave 特別計劃,則進一步拓展品牌的創意疆界,邀請客戶參與研發實驗性腕錶,探索嶄新製錶技術。此計劃下已誕生數項突破性作品,包括採用飛秒雷射技術在藍寶石水晶內部創造 3D 結構的 Mosaic、融合陶瓷與夜光材料的 Hyceram,以及全球最輕量化量產機械腕錶 LW.01,僅重 8.8 克,採用 AZ31 鎂合金與有限元素模擬技術實現輕量結構,運用視覺錯位的原理,中央的秒針錶盤像是會自主呼吸的隨著時間展現擴散縮小的效果,相當引人矚目。

設計語彙的轉換:從平面邏輯到立體結構

MING 29.01 Worldtimer 是首款採用全新設計語言的系列錶款。與以往19系列錶殼強調機芯透視的特性不同,29系列更重視整體視覺連貫性與功能一體化的建構邏輯。最顯著的改變之一,是取消傳統錶圈,改以箱型藍寶石鏡面直接與錶殼融合,創造出無縫的錶面結構。這項設計不僅提升透視感,也讓城市圈、時標與指針彷彿懸浮於多層次的空間感之中。這種立體錯落的視覺,是透過將整個金屬錶盤設計為可旋轉元件實現的。下方的24小時金屬轉盤則藉由深淺漸變色呈現晝夜轉換,使世界時間功能具備清晰的視覺提示,同時提供動態美感。城市圈與時區標示皆鐫刻於上層藍寶石錶盤,並填入HyCeram Super-LumiNova X1 夜光塗層,確保夜間可讀性。在 Dubai Edition 中,此錶盤設計進一步優化。應藏家建議,該版本以阿拉伯文標示城市名稱與時間數字,並新增第三圈用以區分採用夏令時間的城市。此舉不僅體現地區文化識別,也提升閱讀直覺性。

錶殼結構與人體工學的再思考
MING 29系列錶殼採用5級鈦金屬製成,直徑40毫米,厚度11.9毫米,在視覺與實體感受之間取得平衡。由於取消錶圈,實際視覺開口達34毫米,使整體比例顯得更為開闊。短小的「飛刃式」(Flying Blade)錶耳經過拋光與內側溝槽處理,並與底蓋精準卡合,形成無縫結構,透過四顆Torx螺絲固定。這些錶耳造型承襲自27與20系列,具有高辨識度。其上方與底部採用拋光處理,與側面的磨砂質地構成質感對比,整體曲面過渡順暢,使配戴上手時更貼合腕型。整體防水深度達50米,足以因應日常生活中各種狀況的使用需求。

直徑40毫米、厚度11.9毫米5級鈦金屬錶殼、藍寶石水晶底蓋/藍寶石鏡面錶盤與金屬24小時世界時區顯示盤、均填覆Super-LumiNova® X1夜光陶瓷材質、飛刀造型錶耳設計/時間指示、世界時間功能含夏令時間顯示/Schwarz-Etienne for MING Cal. ASE 222微型自動盤機芯、70小時儲能/防水50米/搭配黑色Elastogator錶帶與快拆系統、附額外一條錶帶、配不鏽鋼可調式插針扣/限量25只價/參考價CHF 22,000

直徑40毫米、厚度11.9毫米5級鈦金屬錶殼、藍寶石水晶底蓋/藍寶石鏡面錶盤與金屬24小時世界時區顯示盤、均填覆Super-LumiNova® X1夜光陶瓷材質、飛刀造型錶耳設計/時間指示、世界時間功能含夏令時間顯示/Schwarz-Etienne for MING Cal. ASE 222微型自動盤機芯、70小時儲能/防水50米/搭配黑色Elastogator錶帶與快拆系統、附額外一條錶帶、配不鏽鋼可調式插針扣/限量25只價/參考價CHF 22,000
第二代微型自動盤機芯:重新定義結構與美感
兩款29.01腕錶皆搭載由 Schwarz-Etienne 為 MING 專門製作的 ASE 222 自動上鍊機芯。這枚機芯為第二代版本,在視覺、構造與性能上皆有所提升。機芯採雙向微型自動盤上鍊設計,使用高密度鎢金屬製成,結合陶瓷滾珠軸承與全新支撐結構,使上鍊效率優化。發條盒經鏤空處理,便於觀察上鍊狀態,橋板與主機板則鍍上DLC塗層或5N玫瑰金(限Dubai Edition),並加入鑽石切割倒角,呈現鮮明光影對比。最具辨識性的,是自動盤防護罩的階梯狀倒角結構,展現出品牌對於細節設計的高度參與。滿鍊狀態下可提供約70小時動力儲存,並經過五方位調校,達到實用與穩定性的平衡。


符合當代需求的錶帶選項與包裝配置

MING 持續在錶帶與配件上探索符合現代需求的材料。29.01 Worldtimer 配備 Jean Rousseau Paris 製作的深藍色Alcantara錶帶,另附一條用戶可自選的替換錶帶,均採用快拆機制與隱藏式精鋼錶扣設計,便於日常使用與微調配戴鬆緊。而 Dubai Edition 則首度導入 Elastogator 錶帶。這種新型材料完全不含動物成分,上層為橡膠基底,內襯則使用Alcantara,模擬鱷魚皮外觀的同時,也避開CITES條約的限制,提升環保與實用性。兩款腕錶皆配備吉隆坡 Studio Koji Sato 製作的皮革旅行收納袋,延續品牌對細節的重視與手工質感的堅持。

直徑40毫米、厚度11.9毫米5級鈦金屬錶殼、藍寶石水晶底蓋/藍寶石錶盤與24小時金屬轉盤、填充HyCeram陶瓷Super-LumiNova® X1夜光塗層、具晝夜漸變設計/時間指示、世界時間功能/ASE 222自動機芯、微型自動盤雙向上鍊、70小時儲能/防水50米/搭配深藍色Alcantara錶帶與精鋼隱藏式可調錶扣、附加一款Jean Rousseau可選錶帶/限量100只/參考價NT$815,000
市場定位與限量政策
MING 29.01 Worldtimer 限量發行100只,定價新台幣815,000元。Dubai Edition 則限量僅25只,售價為瑞士法郎22,000元(約合新台幣80萬餘元),購買需支付50%訂金,預計2024年第三季交貨。儘管限量幅度不大,MING 對於小眾市場的理解與策略運作,已展現出清晰的品牌路線。透過限量發行、明確功能聚焦與跨文化語言的設計適應,29.01 世界時區系列不僅延續MING的核心理念,更具體詮釋品牌在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所取得的設計與行銷平衡。

世界時區功能的當代表達
在世界時腕錶領域,設計與功能之間的平衡始終是挑戰。MING 透過29.01 Worldtimer 與 Dubai Edition 兩款作品,展現其第二代設計語言的完整輪廓,同時也說明了小規模、強合作製錶團隊,如何藉由對細節的執著與文化敏感度,形塑出具有當代表情的複雜功能時計。MING 並未追求工藝堆疊的炫技,而是以務實、獨立與藏家導向的思維,重新定義所謂的「旗艦型世界時區腕錶」——這是一場關於結構、光影與時間語言的現代對話。


深潛美學:MING 37.09 Bluefin 與潛水錶語彙的重構

直徑38毫米、厚度12.8毫米316L精鋼錶殼/錶盤深藍色金屬化藍寶石搭配Super-LumiNova X1夜光塗層與HyCeram時標/時間指示、中央秒針、內旋式單向潛水計時錶盤/Sellita SW300.M1自動機芯、50小時儲能/防水600米/搭配FKM模壓橡膠錶帶與「Flying Blade」隱藏式錶扣、錶冠設於4點鐘位置可操作旋轉錶盤/參考價NT$205,000
MING 37.09 Bluefin 並非品牌首次涉足潛水腕錶領域,早在 18.01 H41 時期便已建立起防水與視覺辨識度的基本門檻。然而,37.09 Bluefin 的誕生,源自一次對結構厚度與使用舒適度的深度反思。最終,透過調整藍寶石水晶的曲度與內部結構設計,使得這款腕錶在 38 毫米的直徑與 12.8 毫米的厚度中,達成了保守估計600米、實測可達900米的強悍防水性能。

最大的創新來自於時間刻度的內嵌處理。團隊捨棄了傳統外旋錶圈,而將計時刻度設計於藍寶石錶盤內部,並透過 4 點鐘方向密封式錶冠操作旋轉結構,形成視覺上極為簡潔的表面,同時具備完整的潛水計時功能。整枚腕錶滿佈 Super-LumiNova X1 夜光塗層,包含時標、指針與旋轉結構,搭配獨特的深藍金屬化處理錶盤與夜光標記,兼顧實用性與辨識性。


動力來源為 Sellita SW300.M1 自動上鍊機芯,提供 50 小時動力儲存,並搭配專為 Bluefin 設計的 FKM 模壓橡膠錶帶 —— 從弧形彈簧棒到隱藏式錶扣的每一處細節,皆指向高舒適性與結構穩定性的雙重追求。

⸻
星空微光:MING 37.08 Starlight 與砂金石的寧靜詮釋
與 Bluefin 對應的,是 37.08 Starlight 所帶來的另一種視覺語境 —— 靜謐、閃爍而不誇張。其錶盤採用精選砂金石材質,在經過拋光處理後,於特定角度下能直接產生類似藍寶石水晶的光學反轉效果。砂金石本身的材質脆弱性,使得MING團隊需在其背後輔以金屬背板支撐,以保證結構穩定性。

直徑38毫米、厚度10.9毫米316L精鋼錶殼/錶盤以砂金石材質製成,無藍寶石覆層,搭配鍍銠橋板與HyCeram時標、夜光Super-LumiNova X1指針/時間指示/Sellita SW210.M1手上鍊機芯、40小時儲能/防水100米/配備第二代通用精鋼金屬鍊帶與快拆蝴蝶扣/參考價NT$188,000
錶殼則延續 37 系列的一貫語彙:38 毫米直徑、10.9 毫米厚度的316L精鋼錶殼,結合拋光與磨砂交錯處理,配合第二代金屬錶鍊,視覺上更具份量,同時仍維持日常佩戴的輕盈體感。


機芯為 Sellita SW210.M1 手動上鍊版本,搭配碳灰色鏤空橋板與鍍銠底板,夜光部分則使用 Super-LumiNova X1 進行多層印刷,兼顧亮度與耐久性,整體設計在星空意象中融合理性構造。


⸻
光影的立體結構:MING 37.04 RG 的工藝計時挑戰

直徑38毫米、厚度11.9毫米18K玫瑰金錶殼/錶盤以實心18K玫瑰金雕刻並覆以藍寶石層與HyCeram夜光填料,搭配半圓深紋圖案與計時小盤/時間指示、單按鈕計時(30分鐘)/LJP 5000.M1手動計時機芯、38小時儲能/防水50米/限量20只/配備Jean Rousseau皮革錶帶與同材質18K玫瑰金隱藏式錶扣/參考價NT$2,006,000
若說 Bluefin 與 Starlight 分別承載功能與詩意,那麼 37.04 RG 則是 MING 對高端工藝與機械結構的表態。此款腕錶為 MING 首次採用 18K 5N 玫瑰金打造的錶殼與錶盤,並搭載 La Joux Perret 為其特別打造的 LJP5000.M1 單按鈕計時機芯。


錶盤採用整塊玫瑰金材質,並以 CNC 深度銑削刻劃出半圓紋理結構,中心焦點對準 3 點鐘方向的 30 分鐘計時小錶盤。上層為藍寶石水晶,搭配 HyCeram 夜光填料,強化層次與夜間識讀性。整體視覺呈現不對稱動態,卻仍維持操作直觀與結構清晰的優勢。厚度控制在 11.9 毫米,並搭配 Jean Rousseau 製皮錶帶與同材質錶扣,兼具奢華與機能感。限量僅 20 枚,屬 Special Projects Cave 項目的一部分。

⸻
光的純淨:MING 37.02 Minimalist 與 Polar White 的內斂革命

直徑38毫米、厚度11毫米316L精鋼錶殼/錶盤採用藍寶石材質、雷射雕刻時標填覆自研MING Polar White白色夜光塗料、搭配Super-LumiNova X1藍光指針/時間指示/Sellita SW300.M1自動機芯、45小時儲能/防水100米/搭配FKM黑色橡膠錶帶與隱藏式錶扣/參考價NT$135,000
回歸簡約主義的起點,37.02 Minimalist 是 MING 首次完全由瑞士設計與生產體系掌控的產品。最大亮點在於首次導入品牌自研夜光材料 MING Polar White,其為市面上極少數能發出全波段白光的夜光塗料。



整體外觀保持內斂設計語彙:316L 精鋼錶殼,搭配藍寶石錶盤與雷射雕刻時標。夜光標記填覆 Polar White 材料,與傳統藍光夜光劃出區隔。搭配 FKM 橡膠錶帶與隱藏式錶扣,整體佩戴感延續37系列一貫的實用主義。

機芯為 Sellita SW300.M1,自動上鍊,動力儲存45小時,搭配碳灰色鏤空橋板與霧面處理。Minimalist 在命名上回應了品牌對本質的探索,而其設計也確實以「少即是多」的方式體現了製錶的節制美學。
⸻
隱匿於材質之中:MING 37.02 Ghost 的輕盈邏輯

直徑38毫米、厚度11毫米2級鈦金屬錶殼/錶盤以2級鈦製作,結合放射狀與圓紋打磨,內凹設計強化光學反射效果,搭配Super-LumiNova X1藍色夜光指針/時間指示/Sellita SW300.M1自動機芯、50小時儲能/防水260米(背蓋標示100米)/錶體總重僅35克,搭配灰色羊皮錶帶與2級鈦金屬隱藏式錶扣/參考價NT$145,000
若說 Minimalist 是設計的內斂延伸,那麼 Ghost 則是材質選擇的極端實驗。其錶殼、錶盤乃至錶扣,皆以 2 級純鈦打造 —— 一種難以加工、無法拋光的高難度材質。在拋光無法使用的情況下,MING 團隊轉向打磨方向的控制與表面紋理的重新設計,營造出宛如建築光影反射般的錶盤視覺。


這款腕錶重量僅 35 克,直徑為 38 毫米,厚度為 11 毫米,卻可承受超過 260 米的水壓(雖然錶背僅標示100米,為幽默致敬)。搭配 Sellita SW300.M1 機芯、灰色羊皮錶帶與夜光塗層,Ghost 以「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方式,體現MING設計的逆向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