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攜手精心策劃的「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去年底在台北故宮造成了長達三個月人潮絡繹不絕的觀展熱潮,春節年前,正式移師嘉義故宮南院,將於2025年1月23日至4月20日持續展出,與中南部民眾一同喜迎春節。(名額有限,建議提前預約)
資料提供◎Van Cleef & Arpels、國立故宮博物院
大美不言 國際級特展
「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是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Paris’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和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珠寶世家三方深度交流後的結晶,透過沉浸式「舞台場景(tableaux)」型態,展演著來自三方的260餘件典藏文物。2025年1月23日至4月20日移師嘉義南院展出,國立故宮博物院特為配合南院以織品為院藏特色,而做了部分調整,展出多件台北並未展出的藏品。
黑地彩蝶紋外套(羽織) (日本,20 世紀初期,絲質刺繡;國立故宮博物院)
紫檀木繩紋盒 (清朝,18 世紀,紫檀木;國立故宮博物院)
繡菊花簾 (宋朝960-1279 年,絹;國立故宮博物院)
此一展覽不僅規模宏大,策展主軸也相當多元、脈絡清晰,空間設計田根剛建築設計事務所操刀,融合了創意、功能和敘事觀點,運用了光與色彩,分成「自然萬物 (綠景)」、「動靜有形 (橘景)」、「奇幻仙境 (藍景)」、「神祕莫測 (紅景)」和「五彩繽紛 (玫紅景)」五大主題,在每個主題間不僅空間以鮮明的顏色做出區隔,還必須整合三方的珍藏,融合各自的故事,創造和諧的互動,使每一個展示窗內以巨大透明壓克力展台聯合呈現相同主題,氣勢驚人且奇幻,成為一場西方文明、東方文化、精緻珠寶工藝的三方對話。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典藏與展覽總監Alexandrine Maviel Sonet希望能透過如同三聯畫的形式,藉由展示這些展品,講述跨越文化與時間的藝術史。
【重要展品】
布洛瓦帶蓋長頸壺 這件布洛瓦帶蓋長頸壺是19世紀法國奢華製品上乘之作。當時塞弗爾國家瓷器廠將餐具等物品供應至整個歐洲,並受到法國文藝復興的啟發,糅合卓越的技術專長和知名藝術家才華:雕塑家Albert- Ernest Carrier-Belleuse 負責設計物件、裝飾和雕塑,Auguste Rodin和Thomas-Jules Roger 刻劃高級浮雕,Suzanne Estelle-Apoil則為器物繪製裝飾。壺的底色和堆花裝飾(pâte-sur-pâte)手法則受到亞洲陶瓷的啟發,展現製造廠探索工藝的技術。 (41.7 × 24.3 × 10.9 公分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由塞弗爾國家瓷器廠長期借出)
洋彩玲瓏轉旋瓶,綴飾龍和蓮花圖案,彩繪洋彩琺瑯 此件乾隆時期瓶器的結構特別複雜,由四個相互銜接的旋轉部件組成。瓶身裝飾極為豐富,繪有五彩祥雲紋、紅色蝙蝠、如意紋 (雙環相向纏繞,末端對稱)以及蓮花和芭蕉葉紋。裝飾輔以精緻的鏤空,形成兩對雙龍攫持蓮花和靈芝的圖案。這些不同的裝飾元素在瓶身旋轉中層疊交錯,變化繁複。此件作品的工藝技巧、機關裝置以及裝飾圖案,已經概括本次展覽的五大主題。 (清,乾隆皇帝 (1736–1795 年) 陶瓷;20.7 × 37.7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ZIP 項鍊 這款前衛的Zip項鍊出自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開創性的設計,其靈感源自飛行外套和軍服上的拉鍊,後來於30年代時引入時裝設計。世家洞悉時尚動態,巧妙將此設計機制,運用於珠寶創作。此項鍊於1938年獲得專利,1950年生產,其中滑動自如的流蘇式拉鍊頭,使得這件作品具備多樣佩戴方式,拉開時可做項鍊佩戴,拉闔時則可轉換為手鍊。這件1952年製的Zip項鍊,綴飾著由黃K金的心形圖案,並點綴祖母綠寶石和鑽石,流露動感與神秘感,充分展現出世家所擅長的可轉換式珠寶的設計與偏好。 (1952年,可轉換為手鍊 黃K金、鉑金、祖母綠、鑽石; 22.5 × 2.5 公分;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大美不言」來自《莊子.知北遊》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意思是天地之間有自然的大美,非凡奧妙、無法言喻,四時交替、萬物榮枯都按一定的秩序,卻並不言說。
展覽規劃最初著眼於視覺效果和美學呈現,並隨著合作愈發深入,概念便日趨細微。三方透過觀摩彼此規劃作品陳列,激盪出全新的展覽型態,亦非常引人省思。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策展人Béatrice Quette希望如這句話,創造出讓參訪者穿梭於展覽物件之間,欣賞著不言而喻、令人遐想無窮的美麗事物,從而探索隱於自然之美。對於一家高級珠寶世家而言,這次能攜手兩大重量級博物館合作,足見世家致力於建立超越地域和藝術型態以促進文化交流的成果;對大眾而言,更是千載難逢可一覽縱橫時空藝術佳品的難得機會。
【 自然萬物 】
本區主要展示藝術家捕捉大自然瞬息萬變的美。
在人類東西方裝飾藝術的發展中,自然始終是無盡的靈感源泉。植物與動物的世界為創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紋樣、色彩、詮釋方式與材質選擇。藝術家與工藝師憑藉敏銳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從自然界汲取素材,並賦予其新的生命。他們巧妙地重現自然界的形態、輪廓與色調之美,展現出一種和諧而深邃的藝術意境。
無論時代更迭,飛鳥、蝴蝶、花朵、果實、枝葉始終是文化與藝術創作的經典主題,並延伸出豐富的象徵意義。這些自然元素不僅被用於營造賞心悅目的場景,更常以虛構的形式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奇幻世界。寫實與寫意的表現手法,隨著歷史、文化及藝術潮流的演進而發展,但不變的是自然作為靈感來源的永恆魅力。自然界的短暫與永恆、脆弱與力量,總能激發創作者無窮的想像力與創意。這種無可替代的特質,使自然成為藝術創作中永恆的主題,始終點燃著人類對美的追求與探索。
《花卉研究》保羅.伊里比 (南院展出) 《花卉研究》是來自法國插畫家和設計師保羅·伊里比的作品。他使用鉛筆、水彩、墨水和不透明水彩來創作,圖稿下,還標註了圖形特徵和色彩的使用範疇。不同於自然主義的物象表現,保羅·伊里比更注重幾何風格,因而使他成為日後裝飾藝術美學的先驅。 (法國,約1913 年,鉛筆,水彩,墨水和粘貼於紙上的水粉畫;裝飾藝術博物館)
剔紅菊花圓盤 花卉於東方文化傳統中經常用以象徵季節。梅花代表嚴冬、蘭花喻示春意盎然、蓮花象徵夏日盛景,而菊花則象徵秋高氣爽。此套圓盤和茶壺正是運用後者作為主要裝飾元素。圓盤正面雕刻五朵菊花,線條奔放有致,裝飾華麗,營造出生機盎然的視覺效果。 (明,永樂皇帝在位款識1368–1644 年,漆器;2.9 × 15.1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剔紅菊花圓盤 茶壺全面覆蓋菊花圖案,無論是施以釉面抑或 雕塑,均勻遍布呈現這種花卉,相同的題材透過不同的創作手法,呈現迥異的藝術效果。 (明,永樂皇帝在位款識 (1368–1644 年) 漆器;2.9 × 15.1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伊勢形紙(模板) 菊花與長壽的概念有密切關聯,亦與日本藝術備受崇敬的季節之一─ 秋天,密不可分,是裝飾藝術中常見的題材。這種型紙常用於在織物表面描繪圖案,尤其時常應用於折疊屏風上。在這些型紙上,花朵逼真特寫,映襯著茂密的葉叢,捕捉花瓣在微風中飄逸婆娑的動態美。而屏風則於一面配飾山水圖景,另一面則繪有各式菊花。據說這面屏風很可能在1889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出,是日本首次參與的西方國際盛事。根據檔案記載,一位來自京都的刺繡大師,曾在會展上展示幾款「刺繡織物屏風」,也許這位大師即是作者本人。 (日本明治時代 1868–1912 年,19世紀末期,和紙剪裁、柿染和絲線;43 × 42.8 公分;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玉雙柄碗 白玉碗是進貢給清代乾隆皇帝的貢品,源自中亞或東歐的伊斯蘭藝術,特色是以黃金和寶石製作的花朵裝飾。 (中亞至東歐,十五至十八世紀;玉石;國立故宮博物院)
【動靜有形 】
第二單元探討「動靜有形」,通過展件媒材及造型展現作品多樣化的姿態與靈動感。
為了創造出生動的表情或擬真的動作,藝術家嘗試著運用各種材質,採用獨特的工藝技術,研發奇巧的結構,以克服展現營造運動感的挑戰。不論是再現布料的輕柔感,利用垂直線、水平線、曲線的交錯創造錯覺效果,傳達速度感,還是表現時間的流逝,裝飾藝術不斷透過傳神的作品,致力傳達動態感。在世界各國,許多藝術家沉迷於再現動作或奇景的瞬間。 然而,這種美學的探索也結合了另一種形式的活動,即貿易交換。頻繁的文化風格與技術交流令裝飾藝術日益豐富,在此展出的作品即是最佳例證。
端石海天浴日硯 這件硯臺出自端溪子石。墨池中,浪濤旋渦蜿蜒起伏,而平整的硯堂則呈現朝陽初升之狀。硯臺的側面則祥雲繚繞,波濤滾滾,中央有浮雕金烏,右側平面更鐫刻乾隆皇帝作於1775年的御製詩。整件作品的雕刻深淺起伏疏密有致,令渦流波瀾富有韻律感。起伏滾動的流線形塑造洶湧澎湃、氣勢磅礡的海洋氣 勢。儘管尺寸不大,但這件硯臺堪稱雕塑藝術的傑作。 (明 1368–1644 年,端石;19.3 × 13.4 × 4.9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向竇加致敬》(HOMAGE TO DEGAS) 雕塑 玻璃藝術大師Matei Negreanu 於80年代,使用熔融並經砂磨處理的玻璃條創造「波浪」雕塑系列而聞名藝壇。1987年,他開始嘗試以光學玻璃塊融合鉛板進行創作。從某角度觀看,這件抽象作品的有機線條流暢,讓人想起女性酥胸的輪廓,因而命名為《向竇加致敬》,向另一位同樣常以女性形象為靈感的藝術大師致敬。Negreanu 巧妙玩轉運動的物理面向、非物質面向與無形的 面向,營造形式與空間之間搖搖欲墜的平衡。他獨特的創作手法流露在作品表面流轉的光影效果、霧面質感與半透明的特質,在80年代的法國玻璃工藝界別樹一幟。 (「波浪」(Wave) 系列Matei Negreanu,法國,1984年;砂磨拋光玻璃;32.5 × 52 × 30 公分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煙盒 與《歐普藝術御門》(OP ART MIKADO)手鐲 自1906年以來,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便憑藉對黃金精湛的駕馭能力,以多樣的手法塑造作品的紋理與細節。1962年,這件煙盒上綴飾的起伏紋路,或稱「璣鏤雕花」(guilloché)工藝,乃是透過在黃金表面刻劃密集平行的波浪紋,營造出光影變幻的浮雕效果,而煙盒蓋扣上鑲嵌的圓凸式車工藍寶石, 則為這件作品增添畫龍點睛的效果。時至70年代,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受歐普藝術(Op Art)的啟發,一種基於視覺錯覺的視覺藝術形式,推出了「《歐普藝術御門》手鐲」。手環運用「米蘭網」(Milanese mesh)工藝,於作品表面進行壓模處理,呈現錯落有致的波浪紋路,彷彿泛起了陣陣漣漪。 (煙盒:1962 年,黃K金、藍寶石;2.5 × 9 × 4.5 公分;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 (《歐普藝術御門》(OP ART MIKADO)手鐲:1970 年,黃K金;18 × 3.5 × 5 公分;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
【 奇幻仙境 】
第三單元「奇幻仙境」中的作品,則揭開虛幻神奇的超凡世界,揭露一隻隻奇珍異獸或令人驚喜不已的奇幻生物,反映不同文化與時代對宇宙萬物的獨特想像。
不論在東方或西方,古人的夢想都孕育出各種不同的神話。在這些傳說中,充滿了奇幻、超現實、不尋常及非凡想像的國度。在那裡,居住著造型奇特、具有象徵意義的各種神獸、及其他神祕動物或混種生物,並隨著時代、文化、知識及信仰的發展而演變。藝術家們透過各種色彩、造型、材質、象徵及技術,演繹奇妙的瑞獸。
《伊茲密爾》(Izmir)項鍊 (2011年,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
紋章圖盤 (左下)、銅胎畫琺瑯鳳紋高足壺 (右下)、《鳥雀》胸針和《瓦爾斯卡》吊墜 (中上)
紋樣在不同文化中,隱含不同的意義。在西方,龍自中世紀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威脅人類存亡的猛獸,而東方文化則認為祥龍會帶來財富和好運。此外,裝飾藝術也從神話故事,或海洋深處等祕境汲取靈感,藉此表達一種理想化或令人敬畏的世界觀。
朱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 這件作品指涉的正是漢代探險家張騫(?—114 BC)的故事。據說張騫曾受命 派遣尋找黃河源頭,亦即中國神話中文明的搖籃。據稱,他最終在銀河這條「天河」中找到黃河的源頭,故稱為「乘槎仙人」。此件銀製作品運用空心樹幹的形象描繪張騫從天界返回時乘坐的著名木筏。這件作品以簡潔流暢的線條雕琢乾燥樹幹的紋理,彰顯人物的平滑面容。作品底部刻有銘文,表示這件作品可能出自元代著名銀匠朱碧山之手。 (元至明 (1271–1644 年) 銀,23.6 × 11.3 × 14.8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 蓋碗 》( TUREEN ) 這件蓋碗由法國銀匠Jean-Baptiste Odiot 於1819年製造,同年亮相於法國工 業產品博覽會(Exposition des produits de l’industrie française)。握把上兩位身披羽翼的女性造型,象徵著羅馬女神維多利亞。這件蓋碗座落於四足的支座之上,支座還綴有羽冠獅頭裝飾與棕櫚葉紋。1819年最初以黃銅製成,後於1907至1908年左右由昆庭銀器世家(Christofle)採用電鍍工藝鍍上白銀。這件作品由300多個獨立鑄造的部件組成,可輕易拆卸:260個螺栓固定10個主要部件,另有40個螺栓構成裝飾元素。Odiot為這類蓋碗創造多款握把,蛇形和天鵝造型便是其二。包括此類蓋碗的大型餐具系列,為法國餐具工藝帶來卓著聲譽。 (Jean-Baptiste Odiot, 法國,1819年,昆庭銀器世家(Christofle),約1907 至1908 年 鍍銀黃銅;44 × 33 公分,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LUNA長項鍊 這件2010年的Luna長項鍊出自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Les Voyages Extraordinaires」主題高級珠寶系列,充分體現世家對奇幻元素的品味。這件作品影射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小說《海底兩萬里》 (1869—1870年),講述尼莫船長和他的船員在潛艇「諾第勒斯號」內探索深海的故事。(Luna)長項鍊的靈感源自20年代的作品,將珍珠和裝飾寶石融為 一體。玉髓、月光石、黑色蛋白石和縞瑪瑙營造一系列淡雅和深邃的漸層色調,彷彿海底世界的深邃無垠。為完成這件項鍊,工匠使用了傳統的穿線技術:珍珠逐粒串於絲線上,並於每顆珍珠之間打結固定,以免相互磨損,同時確保項鍊的柔軟度和耐用特質。而彈奏豎琴的娜伊亞德女妖圖案凝聚了整件作品,鑽石琴弦宛如水滴般閃爍。由於採用隱秘的機關設計,這個圖案裝飾可拆卸,單獨作為胸針佩戴。 (2010 年,可拆卸式胸針,Les Voyages Extraordinaires 高級珠寶系列 白K金、藍寶石、玉髓、月光石、縞瑪瑙、蛋白石、鑽石 約80 公分;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
【 神秘莫測 】
第四單元聚焦於「神祕莫測」,包含乍看無法理解其功能的展品,有待觀者細細賞析洞察其奧妙之處,甚至可能蘊含可變化外型的隱藏用途,或體現出神祕且精彩萬分的工藝技術。
某些乍看之下僅具有實用功能的物品,實際上可能暗藏玄機。裝飾藝術作品經常充滿了作者創造的祕密驚喜。巧思無限的工匠們隱藏作品的功能性及用途,展現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藝。
文件櫃與座椅成套的辦公桌 (雅克.阿德內(Jacques Adnet),巴黎,約1950 年 仿皮、黃銅;書桌:100 × 93 × 55公分、椅子: 82 × 45 × 48 公分;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中國風格氣壓計與溫度計 (巴黎,約1750 年;木材、法國漆飾、青銅、瓷器、 象牙;裝飾藝術博物館)
竹黃貼花百什件 根據記載,乾隆皇帝在他的宮殿內擺設眾多此樣式的「百什件」奇趣盒。這件 作品以竹片拼貼而成,集美觀與實用於一身。其採用多層隔間的設計,並在側面設有隱藏抽屜,用於存放各類物品,如鼻煙盒、扇子、玉器、瓷器等。根據宮 廷工坊的檔案紀錄,皇帝甚至擁有可隨行攜帶的百什件款式。1741年的一份文獻描述一件與此作品類似的百什件,其材質、內容物以及可折疊的腳架都 與此件相同。打開這件百什件,猶如揭開一則祕密,工匠巧妙設計一種既能保護、又能展示這些藝術品的神祕奇趣盒。 (清 1644–1911 年,竹;41.5 × 22 × 32.7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Varuna 遊艇微縮模型 這件縮小版遊艇是梵克雅寶Heritage典藏系列中最古老的創作,也是品牌早期風格的見證。這艘遊艇是真實存在的,它名為Varuna,船主是美國富豪尤金·希金斯,建造於1896 年,最初用於橫渡大西洋和地中海,是當時最宏偉的蒸汽船之一。船主委託梵克雅寶製作微縮模型,這件藝術珍品於1906年完成,逼真效果令人歎為觀止。遊艇在碧玉雕刻的海洋上破浪而行,船體以黃K金材質打造,有兩根桅杆和一根中央煙囪,船身塗覆白色和綠色琺瑯,且懸掛六艘用白色琺瑯裝飾的救生艇。除此之外,從銀雕甲板和纜繩、琺瑯美國國旗和刻有《Varuna – NYC》字樣的救生圈,可以看出梵克雅寶對細節的重視。這艘遊艇還有一個隱藏功能,煙囪頂部藏有用來召喚管家的電鈴,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心設計。 (1906 年,黃K金、銀、碧玉、木材和琺瑯;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
的確,唯有仔細觀察下才能發現一些展品上的裝飾細節、多重用途或製作工藝。而有些訊息也只有特定人士才能解讀。一些藝術品亦可傳達蘊藏的訊息與情意,例如一件刻有一百個成排的腳印、字母及符號的銅鍍金置物盒。這些符號共同組成一道謎題,暗藏著彼此間的祕密。 許多長久以來已遺忘或不可解的工藝,需要不辭辛勞的研究及多番試驗方可成功;另外一些工藝則是在深入的東西文化交流下才可被發掘。
CURL 百寶匣 這件於1933年獲得專利的百寶匣(Minaudière)是一款結合精緻美學和實 用性的長形方盒,其中隱藏許多隔層,可收納優雅女性所需的必需品:粉餅、 唇膏、梳子、香煙……等。這件1935年的設計在邊緣內設有隱藏的鏡子和腕錶。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對於奢華配飾實用性的重視,呼應了當時 建築師和設計師的理念。百寶匣的隔層設計令人聯想到Walter Gropius 和 Eileen Gray 等現代主義者的作品,而這些作品於蓋子上的裝飾:鐫刻的金色 圖案、鑲嵌細工或漆飾,皆如此件設計,展現了豐富多樣的珠寶藝術,以及亞洲裝飾藝術對世家的影響。 (1935年,鉑金、黃K金、亮漆、鑽石;19.3 × 12.8 × 3.5 公分;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
【 五彩繽紛 】
最後,第五單元「五彩繽紛」,展現繽紛多元的色彩語彙,呈現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色彩涵義與詮釋。
色彩自古以來一直是藝術創作的材料之一,為藝術家提供自由詮釋、隨心排列組合的表達方式。工藝家可以忠實再現自然界最微妙的色彩,或利用色彩創造出幾可亂真的虛構國度。在裝飾藝術領域,漆器、琺瑯、陶瓷、寶石、玻璃等工藝及材質化身為調色盤上的顏料,造就多彩多姿的作品。色彩的名稱可能來自存在於自然界的相似色彩,如植物、動物、礦物或其他自然元素的顏色。
猴飾桌鐘 裝飾藝術品在20年代和30年代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的創作過程,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當時世家將目光轉移至被認為較不珍貴的紫水晶和石英等寶石,但只要經過雕琢加工,寶石仍可展現獨一無二的半透明質感,呈現柔和粉嫩的色調。這座精巧座鐘上有著一隻環抱幼猴的紫水晶靈猴,停憩於縞瑪瑙 和黃K金組成的分層圓形底座上,而時間則顯示在長方形的開口處,周圍環繞 著琥珀砌成的菱形圖案,點綴閃爍鑽石。兩隻猿猴的輪廓,採用拋光技術,精心打磨而成,而動物構造的細節,譬如牠們的毛髮,唯有透過技藝超群的精雕細琢技巧,才得以捕捉。 (1926 年,鉑金、黃K金、紫水晶、縞瑪瑙、琥珀、鑽石 9.5 × 8 × 10.5 公分;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
玻璃碗 這件呈現粉紅色的精選展品源自人類創新工藝,其色彩則由人工打造。作為酒器、晶瑩透亮粉紅色的玻璃碗,其金紅色是經由燒製前於紅色染料中加入金粒呈現出的效果,是獨樹一格的罕見特色。 (清,乾隆時期 1736–1795 年,玻璃;3 × 6.2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色彩的意涵亦隨著不同的歷史階段而演變。在某些文化裡,某些顏色可能不受歡迎,然而,在另一個文化中,則可能是權力的象徵,並由少數權貴專屬,運用在其服裝、配飾或家徽上。中世紀的西方人相信綠色是一種邪惡的色彩,直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興起,綠色才被賦予代表自然的正面意義。在華人世界裡,綠色因與具有保護功效的玉石相關而深受歡迎。
在此五大單元呈現,在整個展覽的最後,則由分別來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如意三足花瓶,以及梵克雅寶典藏的印度風格項鍊三件至寶壓軸展出,為整個展覽落下驚嘆收尾。
「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藉由繽紛詩意的展場設計,展現獨特的藝術創意與精湛工藝,以引人入勝的視覺饗宴,見證傳統工藝的豐富內蘊,並證明跨文化交流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錯過在台北故宮展出的讀者,不妨利用春節期間到南院感受別具藝術與文化洗禮的春意。
地址: 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 國定及連續假日上午9點至下午6點 週一休館
請自行預約,並持南院參觀券、預約憑證於預約時間前至1F S101特展廳外預備入場點擊連結,即刻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