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隨心所欲的水平旋轉腕錶,錶主可選擇要將那一個錶盤面向自己,並順便替腕錶上鍊!!MB&F將玩味時間的樂趣提升到極致,Horological Machine Nº11腕錶再次顛覆創意極限。MB&F創辦人/總監Maximilian Büsser在第七屆「匠心·獨具」時間藝術展中,接受時間觀念編輯專訪的時候,就有特別提到會於11月發布耗費五年研發製作的全新的HM Nº11腕錶將於11月公布,將會是MB&F歷史上最重要的腕錶之一,果不其然,這款HM Nº11 Architect「時居」再次突破人們對腕錶的想像,以中置陀飛輪為中心,四枚如同時間住所的潛望鏡,分別擔任時間指示、96小時儲能指示、溫度計、和可透視機芯的藍寶石水晶錶冠,這樣處處是驚喜且破天荒的設計,仰賴腕錶可水平旋轉,所以錶主可選擇要將那面錶盤面向自己,再次展現MB&F橫空出世的創意無限。
資料提供@MB&F
以中置飛行陀飛輪為中心打造時間的四重居所
以飛行陀飛輪為中心,屹立於雙弧形藍寶石水晶屋頂下。對於腕錶而言,此機制是空間與功能的開端。因此,四葉形上層橋板與造物主的概念連結,向世上最宏偉的教堂的天窗造型致敬,或者說是源於受孕那刻開始持續分裂的受精卵的靈感。以此旋轉結構為核心,向外延伸出四個對稱的空間體,構成 HM11 Architect 四間拋物線狀的房間。要進入每間房間,必須旋轉整個結構,這是一個可以在地基上轉動的設計。房間與房間之間呈現90度的角度,表示您可以將房間旋轉正對您,或者面向其中一條走廊,使房間斜向兩側。這種多方位的顯示設計實際上也考慮到實用性。HM11 Architect 是一座節能建築,每當腕錶順時針旋轉45度時,手指會感受到回饋觸感,同時有72分鐘的動力輸送至發條盒。完整旋轉10圈後,HM11 將充滿能量,可自主運行96小時。
儘管室內全是光滑的白牆和整片的藍寶石水晶窗玻璃,但四間房間各有不同的用途。時間房提供小時和分鐘的資訊。時標採用圓頭針造型,每15分鐘使用較大、較淺的拋光鋁合金圓球作為區隔,其餘則為較小的深色拋光鈦金屬。尖端的紅色箭頭用來指示時分,成為這個斯巴達風格的房間中唯一的一抹色彩。轉動90度的第二個房間裡擺放著動力儲存顯示。與時間房相同的設計,內部排列有圓頭針和尖端紅色的箭頭,用來指示發條盒剩餘的動力。沿順時針方向,五顆圓球直徑逐漸增大,最後一顆直徑為2.4毫米的拋光鋁合金圓球代表96小時的滿格動力。下一個房間裝有在鐘錶界罕見(但在住宅中常見)的儀器-溫度計。HM11 使用雙金屬溫度計,相較於現代即時精確測量的電子溫度計和智能家居中的恆溫器,這真是一種古老的機械裝置。這個機械式溫度計利用腕錶自身的動能,並可以切換為攝氏或華氏。
最後一個房間同樣充滿了潔白,唯一的裝飾元素是嵌在藍寶石水晶窗上的迷你圓形徽章,上面雕刻有 MB&F 招牌的戰斧圖案。這看似空曠的房間實際上是HM11的校時錶冠。提起透明模組,房間啪嗒開啟。這是腕錶的正門和鑰匙,只需一轉,即可改變所處的時間。這些外圍房間環繞著拋光5級鈦金屬外牆,中央天井上方加上透光的雙拱形藍寶石水晶屋頂。在下方,可以看到HM11自家製的機芯,按照飛行陀飛輪的2.5Hz(18,000 vph)高速旋轉。機板和錶橋都採用了PVD(物理氣相沉積法)彩色鍍膜,分為淡藍色和暖色調5N金兩種款式,每款僅限量25只。
時間的住處HM11 錶殼構造解析
在構思 Horological Machine Nº11 Architect 時,Max Büsser 腦中浮現的皆是有機建築,各個造型奇趣,在異想不到的地方隆起突出。將實驗概念轉化成實體作品的第一步是什麼?要怎麼回答「房子能不能做成腕錶」的提問?2018 年 MB&F 設計主將 Eric Giroud 完成初步藍圖,他運用建築背景為 HM11 劃分明確格局。中央天井連接外圍四間房間;通透明亮;室內量體與外觀透視圖互相配合;曲線形態;依循人體形狀的設計反映其原始特質,而跳脫框架的眼界又富有未來性。兩款 HM11 Architect 腕錶主要材料為鈦金屬和藍寶石水晶。兩種材料的加工都是出了名困難,所以直到 20 年前才開始應用於複雜腕錶。HM11 錶殼下半部為一層高度立體化 5 級鈦金屬外殼,而且內外使用不同表面輪廓。四間房間的頂蓋為個別加工,必須待機芯安裝好後才能蓋上。錶殼製作從各種銑削、表面打磨到品管,整個流程約需一週。
MB&F Horological Machine 系列腕錶以造型精密複雜的藍寶石水晶零件聞名,而且一代勝過一代,Horological Machine Nº11 也不例外。腕錶集結了六個朝外的藍寶石水晶零件,最大的是天井透明屋頂,由兩個獨立的圓弧鏡面以同軸心方式組合而成。1970 年代因為射出成型壓克力與大膽設計蔚為風行,所以住宅經常裝設圓頂天窗。另外是製錶史上首創的透視錶冠,直徑約 10 毫米,由此可清楚看見機芯。要做出這等大小的藍寶石水晶錶冠,同時創造震撼的視覺美感,技術上自然有其難度。錶冠是機芯主要對外開口,一定要加上墊圈防止水氣或灰塵進入,才不會影響腕錶性能。傳統錶冠墊圈的直徑約 2 毫米左右,在多數情況下可以提供良好保護力;材質通常是橡膠塗層聚合物,轉動時會產生微乎其微的磨擦力,正常使用的話不會察覺。
以 Horological Machine Nº11 的情況來說,配合錶冠尺寸,墊圈必須比一般大上五倍,導致摩擦力大到錶冠根本無法轉動。於是 MB&F 用了兩組墊圈,就像太空船或潛水器的雙氣密安全系統。靠近腕錶外側的是一個低摩擦力大墊圈,可以有效隔絕灰塵從藍寶石水晶窗戶跑進內部。靠近機芯中央、環繞錶冠軸心的是一個更小的防水墊圈。光是藍寶石水晶錶冠就用了 8 個墊圈。也因為 HM11 Architect 採用極複雜的錶殼和各種外部零件,一共需要 19 個墊圈才能嚴密保護錶殼和機芯。其中最大的是經過立體加工的 O 形環狀結構,放置於錶殼與錶圈之間。此墊圈以客製模具製成,與另外 18 個協力為 HM11 這棟房屋遮風擋雨,防水性能高達 20 ATM(20 米),是團隊專門開發的工程解決方案。拜建築技術進步所賜,「泡泡屋」在 20 世紀中晚期出現,起初沒有人相信其選材和工法行得通,一直到實屋落成才相信。MB&F Horological Machine Nº11 Architect 也是如此。新事物需要新方法;改變從想法開始,但必須身體力行之能持久。HM11 錶殼以立體建築為藍圖,機芯又如此複雜,但直徑出乎意料地只有 42 毫米。 錶耳(連接錶帶處)設計成弧形,戴上後舒適貼合手腕。也因為此設計巧思,腕錶適合不同腕圍的錶迷配戴,在旋轉錶殼為發條盒上鍊時也十分穩定。
以旋轉錶殼上鍊的HM11 機芯
論實際與概念層面,HM11 Architect 機芯奉行兩大核心宗旨:動能和效率。在機械錶中,發條盒匯集了所有動能,但真正出力的是配戴者。為發條盒注入動能分成無意的擺動(搭配自動上鍊系統)和刻意的手動(轉動上鍊錶冠);而 HM11 是兩者並用,配戴者在旋轉房間方位時連帶為腕錶上鍊,當然也能主動為之。上鍊的動作也被放大:從轉動小直徑的錶冠,變成旋轉整個腕錶,加強了 HM11 與腕錶主人之間的連結。一般動力儲存 48 小時的腕錶,將錶冠旋轉 20 至 30 圈可上緊發條;HM11 的話,只需將錶殼順時針旋轉 10 圈,就能實現 96 小時的滿載動力。將上鍊媒介從錶冠等小元件改成整個錶殼,上鍊系統的扭力上限也跟著拉高。這是基本物理原則-物體直徑越大,產生旋轉運動所需施加的力量越小。正因如此,配戴者可直接快速地為 HM11 Architect 主發條盒上鍊。
另外,掌管 HM11 Architect 走時功能的飛行陀飛輪,如今已是 MB&F 不可或缺的招牌機械,像是 Horological Machine 6、7 和 Legacy Machine FlyingT 皆有搭載。其大型平衡擺輪增加整體慣性,雖然確保計時精準穩定,但陀飛輪(飛行陀飛輪更不用說)很容易受到撞擊影響。傳統腕錶的防震裝置主要保護樞軸等特定元件,很少有針對整個機芯的防震設計。HM11 並非針對各元件加強,而是在機芯和下層錶殼之間加上四個高張力懸吊彈簧,提升整體系統的防震保護。這可不是普通的線圈螺旋彈簧,而是從高硬度的鍍鉻低碳鋼管,經雷射切割而成的特製彈簧。其獨特合金組成和晶體結構具備絕佳抗磨特性,加上表面處理與圓柱造型,就算彈簧隱藏在內部,美感絲毫不減。MB&F 借助主要應用於航太產業的專業技術,獨家打造此特製彈簧,為現代製錶開了先例。
現代製錶經常應用其他產業的創新技術,引入舊技術倒是很少見。HM11 Architect 搭載的機械式溫度計利用材質之間熱膨脹係數不同的特性來測量,原理不變,但套用至腕錶就變成稀奇的功能。溫度計結合纏繞成緊密螺旋形的雙金屬片、支架和槓桿,螺旋的膨脹與收縮會改變支架的旋轉角度並推動槓桿,進而控制溫度指針移動。傳統的雙金屬片疊壓銅與鋼,現代廠商則改用專利合金,以提高溫度計的精準度和穩定度。HM11 的溫度計測量範圍為攝氏負 20 度至 60 度(華氏0 至 140 度),提供兩種最普遍的溫標單位,可讓錶主自由選擇要那種顯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