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期間,江詩丹頓在台北信義遠百A13概念店,以及台中大遠百專賣店舉辦「簡約之萃」主題展覽,從官方蒐藏中精心挑選出十五款精美時計,傳達品牌專注追求工藝、細節與美學的極致精神。
資料提供◎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從1755年成立,以優雅作為製錶的核心,隨著時間不斷的演進,腕錶成為日常所需的必備品,人們對於腕錶的追求也越來越迫切,由此鐘錶的結構和功能提升至一種嶄新美學。透過反映當下趨勢的創作且與時俱進,江詩丹頓憑藉著精湛的工藝,以及特有的藝術美學綻放出矚目魅力,至今在製錶業佔有一席之地,致力於形式的純粹。

江詩丹頓此次舉辦的展覽,匯集15枚品牌典藏時計,展現品牌將形式上的純粹轉換為特色的傳承,以極簡轉化為自然的優雅。從18世紀後半延續了此一悠久的超薄機械傳統,創下多ּ薄型紀錄將這ּ製錶技術變成了自己的「專長」,每一時計作品都充滿匠心,可以欣賞到具有視窗式跳時顯示、全曆功能、神秘分鐘顯示、小秒鐘,以及兩地時間顯示等運用於懷錶或是腕錶。無論哪種錶款採用了古典或是跳時這般特殊的顯示方式,江詩丹頓都持續關注簡約之美。

展覽資訊
「江詩丹頓簡約之萃 經典時計錶展」全台展覽時間表
- 江詩丹頓台北信義遠百A13概念店
【日期】2023年7月20日(四) – 7月29日(六)
【時間】週日 – 週四 11:00 AM – 21:30 PM;週五 – 週六11:00 AM – 22:00 PM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1樓
【電話】 (02) 2758 – 8896
- 江詩丹頓台中大遠百專賣店
【日期】2023年8月1日(二) – 8月23日(三)
【時間】週一 – 週五 11:00 AM – 22:00 PM;週六 – 週日10:30 AM – 22:00 PM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251號1樓
【電話】 (04) 2258 – 2558

1824年,江詩丹頓推出了視窗式跳時顯示,它是所謂「規範式(三針一線)」錶款邏輯上的延伸,同樣透過將時、分、秒分離顯示提升了精確性和易讀性。這項技術減少了面盤上指針的數量,為創意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反映在這款直徑49.50mm的18K玫瑰金懷錶,它在錶款銀本色的面盤上安排了精緻的手工機刻花紋以及光面的分鐘與秒鐘刻度。同款還採用了品牌研發的錶背鑰匙上鍊系統。

視窗式跳時錶款是1930年代初的代表性產品,當時不論是小時、分鐘還是日期都會採用盤式顯示。本款將星期、日期和月份排成一線的全曆顯示本身就是一種鐘錶複雜功能,這種功能又稱做美式曆象。此一顯示方式的好處是將中央的日期整合進分別位在上下兩個偏心小盤上的小時、分鐘和秒鐘,由此實現了錶款極其簡約的外觀,其中低調地放在機刻面盤底部的江詩丹頓簽名尤其突顯了這一點。同款採用了全機刻的黃白雙色金錶殼,錶款反映了裝飾藝術強調簡單與工整線條的風格符號,大幅提升了錶面顯示的易讀性。

以「美」為依歸的鐘錶複雜功能象徵了江詩丹頓格外重視的概念。這種複雜功能加入了神秘分鐘顯示,這款1929年的”Chronoscope”,錶款乃是以Robert Cart於1920年代後期取得的專利為基礎發展而來。搭載了同型機械結構的初代版本,這項機構之後也有轉用在腕錶上,它具備了簡單的小時視窗以及位在面盤邊緣刻度開口的瑪瑙分鐘游標。這樣的顯示賦予了面盤自由發揮的空間,精緻的放射狀機刻紋透過它簡約的美學傳遞出優雅的氣質。

這款帶有弧形錶殼的矩形腕錶被稱作”Airflow”,錶款參考了此一時期美國流行的「遠洋郵輪風格」或是「摩登流線」運動。外型發想自當時越洋郵輪懸吊式露台的船頭形式是它的特色。訴求低調幾何的包浩斯風格晚期的運動在建築、藝術,以及汽車、飛機和日用品的設計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其中同時也包含了鐘錶。本款在簡潔中傳達精緻的美感,錶款大弧度、無錶耳的錶殼以及大而易讀的面盤為手腕提供了完美的人體工學。

三問錶結合了機械專業以及訴求聲音清楚準確的音樂技巧。在整個20世紀,江詩丹頓創作了各種三問錶款。這款直徑37mm的鉑金腕錶是最精緻的一個例子,搭載的JMV機芯厚度僅有3.1mm,凡此仍舊無損於它卓越的音質。這只1951年的錶款採用了帶有飾紋的中殼,三問報時滑桿巧妙地整合在中殼上,有效地隱藏了它內在的複雜性。此一經典錶款僅生產了不到50只,其中又以鉑金款式最為稀有。

這款18K黃金的「驚喜」錶款設計成邊長29mm、相當於小型打火機尺寸的錢包錶,展現出江詩丹頓的製錶師創作日用品的巧思。Verger Frères是江詩丹頓的法國代理商,製錶方面的創意素有聲譽,憑藉著雙方的長期合作品牌得以借重他們的專長生產此類錶款。結合了兩家的強項,這只極其精緻的錶款幾乎是一件珠寶,直徑18mm的機芯包覆在機刻錶殼內,錶殼配備了原創的鉸鏈開啟系統以及裝飾有凸圓寶石的扣鎖。這款1954年的錶款具有低調的美感,銀色面盤上的金色指針讓它在這樣的尺寸下依舊清楚易讀。

江詩丹頓決定在1955年品牌二百週年紀念之際,製作一款可以完美符合品牌纖薄與優雅的鐘錶複雜功能,由此我們推出了一款超薄的18K黃金錶款。江詩丹頓精通超薄製錶久負盛名,搭載在這款紀念錶上的1003機芯厚度僅1.64mm,多年來一直保有世界最薄手上鍊機械機芯的紀錄。點綴有黃金棒狀時標的面盤反映了設計的純粹。本款二百週年紀念腕錶直徑31.5mm,編號6099,具備馬爾他十字造型的「紀念式」錶耳。

隨著腕戴式錶款逐漸取得主流地位,這只懷錶是同系列的最後一款,錶款完全符合「六〇年代」揮霍自由的時代風格。這款超薄玫瑰金錶款是義大利收藏家口中“Disco-Volante”腕錶的懷錶版本,它的特徵是人稱作「刀鋒」的斜面中殼,透過這樣的設計來強調搭載了1003機芯的本款有多纖薄。1003機芯是江詩丹頓最富盛名的機芯之一,保有機械機芯的最薄紀錄。品牌的專業同時還完整體現在錶款的外裝處理上,錶殼的拉絲打磨、錶圈的拋光以及鍍金面盤上都充分傳達出江詩丹頓的技術。

在1955年推出1003手上鍊機芯並創下厚度1.64mm的紀錄之後,下一個目標是要在自動上鍊機芯方面達到同樣的技術成就。1967年這項挑戰成功了,另一枚優秀的機芯1120以僅僅2.45mm的厚度刷新了品牌紀錄。如此非凡的技術讓江詩丹頓得以激發創意,致力於打造出在纖薄同時兼顧了優雅的錶款。這款可以追溯至1968年的18K黃金款式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它是首批搭載1120機芯的錶款之一,採用略帶弧形的方形錶殼和小型的三角錶耳,面盤清楚易讀。

這只黃金錶款乃是一款女錶的試做型,最早於1970年在日內瓦的”Montres& Bijoux”展覽中推出。作為「鐘錶與奇蹟」的早期前身,這項創辦於1942年的國際知名鐘錶活動,錶界各大品牌競相以最奢華的設計來展現他們的大膽與創意。江詩丹頓這只翻玩傳統圓錶對齊方式的錶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手鐲連到一條手銬式的鍊帶上,鍊帶的米蘭織紋與面盤的一角互相重疊。透過這種徹底顛覆傳統的外型,時間的讀取在視覺上被幾何形狀所取代。

1972年江詩丹頓獲頒「法國之光」獎項,該獎項用以表彰品牌一只設計獨特的錶款。本款最早被稱作「梯形錶」,錶款的特徵是它帶有弧度、人體工學極佳的等腰梯形錶殼,類似設計過去在錶界前所未見。它象徵了1970年代,與傳統製錶語言截然不同,乃是透過新穎的幾何特徵以及對細節的仔細關注來描繪我們對極簡的追求。由於能同時顯示兩個時區,這款1978年的錶款也被稱作「跨國錶」,利用兩枚薄型的橢圓機芯在一對無時標的消光銀色面盤上驅動兩組道芬式指針。

隨著電池驅動的腕錶出現,緊接著是精準、小型、工業生產的石英機芯錶款,這些發展挑戰了製錶的機制,整個錶界正吹起一股創新的風氣。透過全新美學設計的錶款,江詩丹頓表現相當活躍。搭載1010石英機芯的Harmony系列反映了此一美學訴求,尤其是這款1978年的黃金圓角矩形防水錶款。一體式的鍊帶確保了鏡面拋光的寬版矩形鍊節與拉絲面盤之間的對比得以自然呈現。

江詩丹頓在1985年於日內瓦舉行的”Montres et Bijoux”展覽中推出了這只袖扣錶。錶款獲得了最佳設計獎,但最終仍舊停留在原型階段。白色格紋的面盤設計成能夠融入錶款搭配的襯衫,「變色龍」面盤的9點鐘裝飾有轉印的數字,7點鐘位置的開口露出了底下的擒縱輪,諸如此類的細節都讓這款簡單、低調又極其瀟灑的錶款一躍成了西裝男子的「盛裝」配件。擒縱輪視窗點出了本款裝的是機械機芯,這裡搭載的是著名的1003機芯,厚度僅有1.64mm,長久以來都保有最薄機芯的紀錄。

在錶界,鉑金通常都會留給各家品牌最獨特的作品。鉑金是一種稀有的金屬,需要12頓的礦石才能獲得約30克,是密度最高的金屬之一,但它同時也非常細膩、柔軟而易於延展——因此難以加工。江詩丹頓很早就開始在我們的貴重款式中使用鉑金,像是這款Patrimony懷錶,同款屬於Excellence Platine系列的少數幾款之一,此一系列只限量發行過50只。這款特殊的防水錶款帶有透明底蓋以及低調的噴砂鉑金面盤,盤面的粉體會根據光線照射的方式反射不同的光澤。面盤點綴有細長的棒狀時標以及「珍珠圓點」分鐘刻度,掃過盤面的尖頭棒狀指針則是由4400手上鍊機芯加以驅動。

憑藉著僅僅1.64mm的厚度,江詩丹頓的超薄手上鍊機芯1003自從推出以來直到1976
年為止一直保持著同領域的最薄紀錄。這款1955 Historique超薄錶款純粹、和諧的線條於2010年推出,錶殼帶有馬爾他十字造型的錶耳;同款復刻了1955年推出的二百週年紀念錶,搭載相同的1003機芯,採用了帶有金質時標的乳白銀色面盤以及細長的棒狀指針。樸素的錶圈極盡優雅,整只錶以一種異常低調的方式彰顯出自然的
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