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4月14日至8月14日期間策劃了「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展覽按四個主題講述女性與珠寶的關係,以及卡地亞珠寶在不同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其中還展出特別由林青霞、劉嘉玲與企業家何超瓊所珍藏的歷史瑰寶。
資料提供@CARTIER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簡稱香港故宮),於2022年6月22日開館、7月對外開放 ,本就讓許多人想要親赴一探珍寶,這次策劃的「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展受到卡地亞支持,展出了300 件自19世紀流傳至今的卡地亞珠寶、鐘錶、珍寶、配飾及文獻等珍品,一次打卡古今中外薈萃瑰寶。「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一共分作四個主題,分別探討19 世紀卡地亞在皇室及貴族女性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女性解放潮流背景下所衍生的珠寶風格、世界各地文化與藝術對卡地亞的影響,以及卡地亞珠寶與現代女性之間的密切關係。這四大主題皆有多項重量級的珠寶作品到港展出,本篇按照四個不同主題,整理參觀展覽必須關注的幾個重要作品,到展覽現場知道該找誰打卡去吧!
第一部分 王室與貴族女性:優雅與名望
從19世紀開始卡地亞創辦初期,王室和貴族女性贊助人便一直是卡地亞發展史上的重要角色,包括卡地亞第一個有皇室身份的客戶:拿破崙的侄女瑪緹德.波拿巴公主以及卡地亞常客:英國亞歷山德拉王后,英國聖詹姆斯宮廷甚至授予卡地亞皇家委任狀。透過這一主題,可看出卡地亞與皇室、貴族的相互關係,以及當時權貴們所偏好的設計。
必打卡重要展品:
冠冕
鉑金、鑽石、天然珍珠
1907 年,卡地亞巴黎
根據卡地亞檔案記載,這個冠冕原本是一款佩戴於後腦的髮梳(或作髮箍),1907年瑪麗.波拿巴公主與希臘和丹麥的喬治王子結婚時,為當時的嫁妝之一。冠冕上面飾有橄欖枝圖案,以向希臘夫家的文化傳統致敬。
頭飾
鉑金、白金、玫瑰金、鑽石、羽毛
1924 年,卡地亞紐約
這個頭飾完成於1924年,原本是一款玳瑁梳上的飾物,上方的五顆梨形切割鑽石、髮箍和羽毛都是後來改加。雖然羽飾在 19 世紀末就開始流行,但這件近似鳥羽冠的頭飾,是到了二三十年代裝飾藝術時期才製成,以配合當時流行的短髮造型。
第二部分 女性新姿:打破傳統
20 世紀初,「新女性」的概念在歐美興起,強調女性的獨立、行動自由以及對既定社會規範的挑戰,突出女性持家和柔順的角色。直至二十年代,「飛來波(Flapper)女郎」作為一種主導的文化力量崛起,成為新女性的代表。曾經是貴族象徵的珠寶,此時成為展現個人風格的載體。女性對自己的身體和社會角色可以自主作出決定,在這股社會氛圍下,卡地亞透過創新設計為女性提供了賦權和表達自我的新可能性。
這一主題重點展示卡地亞首位女性創意總監貞.杜桑(1887~1976 年)鮮為人知的故事,並彰顯她在爭取女性權益方面的貢獻,以及她對當時時尚領袖的重大影響。其他珍品則反映了卡地亞一些重要客戶的個性和品味,溫莎公爵夫人(1896~1986 年)便是其中一員。
必打卡重要展品:
翡翠項鍊
翡翠、鉑金、金、鑽石、紅寶石
1934 年,卡地亞巴黎
來源:芭芭拉.赫頓(1912–1979年),美國零售業商伍爾沃斯百貨繼承人
翡翠是中國裝飾藝術中常見的寶石,象徵財富和地位,這條翡翠項鍊由 27 顆透明度和光澤極高的翡翠珠串連而成,非常罕見,估計可能來自同一塊原石,是芭芭拉與俄羅斯阿歷斯.米德凡尼王子 (1905–1935 年)在 1933 年結婚時收到的禮物。卡地亞應芭芭拉的要求,以鑲嵌鑽石和紅寶石的搭扣取代了原本的搭扣,紅寶石和翡翠的綠色對比鮮明。芭芭拉後來再委託卡地亞,以她提供的半圓形翡翠製作一枚與項鍊相配的戒指。
紫水晶圍兜項鍊
金、鉑金、鑽石、紫水晶、綠松石
1947年,卡地亞巴黎
來源:溫莎公爵夫人(1896–1986 年)
溫莎公爵伉儷與卡地亞的關係匪淺,尤其溫莎夫人獨特的品味與優雅的風格,她每每配戴的地亞珠寶出席社交活動皆引起轟動,多件溫莎夫人曾經擁有的飾品不僅舉世聞名,更成為今日卡地亞珍藏的珍寶。其中的代表之一就是這條公爵於1947年委託巴黎卡地亞訂制的一條的項鍊;由除了所鑲嵌的寶石除綠松石外,其他寶石均由公爵提供,項鍊整體造型讓人不禁聯想到東方特色的帷幔風格,因此被命名為「圍兜」項鍊。有意思的是,公爵親自參與了項鍊的創作過程,並向設計師提出建議。由於公爵夫人特別喜歡紫水晶和綠松石的組合,因此向卡地亞另外訂製了帶這兩種寶石的其他珠寶。
美洲豹夾式胸針
金、鉑金、鑽石、紫水晶、綠松石
1947年,卡地亞巴黎
來源:溫莎公爵夫人(1896–1986 年)
溫莎公爵夫婦與卡地亞的淵源不僅如此,時任卡地亞創意總監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便多次為溫莎公爵伉儷設計製作出多個眾多超越時代的經典珍品。在當時,上流社會女性很難想像將美洲豹這類掠食動物幻化為飾品,而不畏世俗眼光、品味獨到的溫莎夫人與同樣品味卓越的貞.杜桑兩人共同攜手創造出了卡地亞歷史上第一隻立體形態的獵豹胸針,而後杜桑設計了一枚蹲踞在重達152.35克拉的凸圓形克什米爾藍寶石上的鑽石獵豹胸針。
這枚獵豹胸針代表了卡地亞歷史的一個特別里程碑,當時的報紙曾稱之為「珠寶界的原子彈」。貞·杜桑打造出來後立即就獲得了溫莎公爵夫人的鍾愛,被納為所有成了她的專寵。這款胸針完整呈現了美洲豹的體態,獨特的魅力與野性的力量再次俘獲了公爵夫婦,並多次成為公爵夫人在諸多重要場合出席時的裝扮。請仔細觀賞這個尺寸驚人巨大、打磨圓潤且色澤飽滿的喀什米爾藍寶石,可是後無來者的珍稀之寶,千萬不要錯過。
印度風格「水果錦囊」項鍊
鉑金、白金、鑽石、藍寶石、祖母綠、紅寶石
1936年製作、1963 年改款,卡地亞巴黎
來源:黛絲.法羅斯(1890—1962 年),勝家衣車公司繼承人
這條項鍊可說是定義了印度與Tutti Frutti水果錦囊風格的象徵之作。在這條項鍊誕生前,印度與Tutti Frutti水果錦囊並沒有明確具體的風格或設計,卡地亞使用了當時社交名媛Daisy Fellowes黛絲.法羅斯的私人珍藏三件珠寶構成,從印度傳統典禮項鍊中直接汲取靈感,運用細膩的寶石雕刻工藝,將寶石被雕成漿果、樹葉和花卉的形狀,雖然項鍊的設計靈感來自印度,但配色卻是歐洲風格。
1963 年,Daisy Fellowes之女卡斯特加女伯爵(Countess of Castéja)將項鍊送回卡地亞,將項鍊改為短項鍊並將其繩扣換為現在的搭扣。
自由鳥胸針
金、鉑金、鑽石、藍寶石、 青金石、乳石
1944年,卡地亞巴黎
雖然鳥類主題的創作在貞.杜桑風格時期便頻繁出現,但這件飽含愛國情懷的自由鳥胸針卻最負盛名,時代背景是1942年時德國軍隊佔領了法國,貞.杜桑在店內櫥窗中擺放了多個極具象徵意義的籠中鳥胸針,喻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飽受壓迫的法國人民。而後,在法國解放之際,這只以法國標誌色紅白藍設計的三色鳥才被「放出」牢籠,以自由之姿慶祝解放運動的勝利。
吊墜虎形耳夾(一對)
金、鑽石、祖母綠、縞瑪瑙
1961年,卡地亞巴黎
來源:芭芭拉.赫頓(1912—1979 年),美國零售商伍爾沃斯百貨繼承人
這對虎形耳夾原屬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她是卡地亞的忠實客戶,鍾愛老虎的芭芭拉要求貞.杜桑為自己設計一枚夾扣式胸針和一對立體耳夾。老虎的四肢和尾巴都是鉸接式的,可以隨身體的動作自由擺動。
第三部分 好奇尚異:跨文化靈感
歷史上,歐美上流社會的女性經常被喻為金絲籠中美麗的鳥。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對女性權益的倡導和交通的發達,令眾多女性積極爭取自主,勇於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卡地亞一直對世界不同文化有強烈的興趣,而卡地亞首位女性創意總監貞.杜桑(1887-1976年)看到這股新潮流。卡地亞的設計師們持續受到中國、埃及、印度、日本與俄羅斯等地文化藝術的啟發,在珠寶設計上運用嶄新的風格、物料與色彩。
必打卡重要展品:
中國風格化妝盒
金、鉑金、螺鈿、珊瑚、藍寶石、綠松石、縞瑪瑙、東陵玉、玉、綠色螢石、祖母綠、鑽石、黑色琺瑯
1928 年,卡地亞巴黎
化妝盒上鑲嵌的庭院仕女圖,仿自一件路易.卡地亞(1875–1942 年)收藏的清康熙(1662–1722 年)五彩瓷盤。化妝盒內配有一面鏡子,中間設有唇膏盒,還有兩個帶蓋的粉盒。
瑞獸手鐲
鉑金、白金、鑽石、珊瑚
1954年,卡地亞巴黎
埃及風格自鳴鐘
金、鍍銀、螺鈿、珊瑚、青金石、祖母綠、紅玉髓 和琺瑯
1927 年,卡地亞巴黎
來源:佛羅倫斯.布魯門塔爾夫人
埃及圖坦卡門的陵墓在1922年被發現,並獲全球媒體廣泛報道在全球範圍掀起世人對古埃及文化研究的熱潮。卡地亞將裝飾藝術設計與埃及圖像結合,甚至再將古物部件加入其珠寶鐘錶設計中。此鐘的外形宛如埃及神廟之門,上面裝飾了近似古埃及壁畫上的象形文字。
第四部分 非凡女性:璀璨新傳奇
1950年代迄今,卡地亞與女性為時代譜寫了新的篇章。隨着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權益的增加及性別界限的模糊,眾多女性以佩戴珠寶來展現自己的影響力、自主精神和個性,卡地亞對此潮流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必打卡重要展品:
Bérénice冠冕
鉑金、鑽石、祖母綠
約2012年,卡地亞
何超瓊惠借展出
這個冠冕最大的亮點就是中央鑲嵌的Bérénice祖母綠,重達141.13克拉,非常可能是是在蒙兀兒帝國皇帝沙賈漢(Shah Jahan,1592至1666年)治下的印度雕刻而成。1925年,卡地亞參加巴黎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藝博覽會(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and Decorative Arts),並首次展示一款鑲嵌此寶石的肩飾,時尚雜誌《La Gazette du Bon Ton》將其命名為「Bérénice」。
到了近代,「Bérénice」於各大著名博物館展出,如巴黎大皇宮和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等。2012年卡地亞將其重新改為可拆卸為胸針的冠冕,在此展覽中可以親眼見到,實屬難得,且看且珍惜。
冠冕
鉑金、鑽石
約1919年,卡地亞巴黎
林青霞惠借展出
冠冕
鉑金、鑽石、天然珍珠
約1906年,卡地亞巴黎
劉嘉玲惠借展出
這兩個超過百年歷史的冠冕分別由知名影星林青霞和劉嘉玲所擁有,此次特別借出在此特展中展覽,不趁此拍照打卡,下次就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才有機會看到這兩件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