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臥虎藏龍的腕錶,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腕錶。單看腕錶外型,這款錶絕對信奉著簡約至上的美學概念,偏心式時分指示、小秒針、30分鐘計時器和中央雙秒追針,和諧共存於深淺有致的灰黑色錶盤上,時間的本質以各種型態被強調出來,在簡約的外型下卻內蘊江詩丹頓的渾厚實力,也是品牌首度推出具備三問、陀飛輪和單按把雙秒追針的超複雜腕錶,就外型而言這款錶體現著品牌年度主題Anatomy of beauty,每個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實證了一款真正可被冠上傳承之作的腕錶,就該如此!
資料提供◎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2022錶展,江詩丹頓推出獨一無二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腕錶,演繹非凡製錶技藝與精妙美學魅力的動人交響。腕錶罕見地將三問報時與雙秒追針計時功能融匯於陀飛輪機芯中。這款全新的2757手動上鏈機芯構造極為複雜,由近700個零件組成,且設計纖薄,厚度僅為10.4毫米。機芯的性能和可靠度均恪守著品牌一直秉持的超卓標準。機芯內增設的計時元件夾板採用了全新的結構設計,此外還引入了矽等更輕盈、摩擦系數更小的材質。如此一來,腕錶能在啟用精準計時的同時確保50小時的動力儲存。三問報時裝置亦深蘊匠心,特別搭載了向心性飛行報時調速器,以調節報時節奏。機芯的裝飾打磨亦體現了同樣細緻入微的製錶理念,各處細節均採用高級鐘錶裝飾打磨工藝,予以精細的手工處理,不同零件在其色澤及表面的裝飾細節上均形成巧妙而迷人的對比。延續江詩丹頓一貫秉承的日內瓦高級製錶傳統,這枚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時計的裝飾打磨和組裝均由同一位製錶大師負責完成,錶盤以偏心式佈局確保讀時清晰。
江詩丹頓推出獨一無二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腕錶,搭載全新品牌自製2757手動上鍊機芯,彰顯出在複雜功能時計領域的深厚積澱。延續品牌對高級製錶的精妙創意,這枚具備陀飛輪調節裝置的時計還兼備三問報時與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兩項複雜功能。如此罕見的複雜功能組合以前往往只見於懷錶之中,且較多為獨一無二的訂製時計。除了複雜的技術內涵,全新腕錶的美學設計和明晰的錶盤佈局也格外引人注目。
江詩丹頓製錶大師在獨一無二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腕錶新作中再次完成驚人挑戰:以陀飛輪機芯同時驅動三問報時和雙秒追針計時兩項複雜功能。該機芯在一枚三問報時機芯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入雙秒追針計時裝置,展現出令人驚歎的精湛技藝。這是江詩丹頓首次在腕錶作品中推出這一複雜功能組合,兩項複雜功能配備陀飛輪裝置的組合在懷錶中已屬少見,在腕錶中更是鳳毛麟角。全新時計的另一獨到之處在於簡約的錶盤設計和清晰明瞭的計時功能顯示:陀飛輪僅在錶底顯露 ; 錶盤上以偏心式佈局顯示時間和30分鐘計時功能,突顯出兩根中央計時指針 ; 錶殼左側的滑桿則透露出三問報時功能的存在。這一美學設計理念貫穿於每一處精心構思的細節和裝飾元素中,淋漓詮釋了江詩丹頓2022年度主題 —「The Anatomy of Beauty®」。
源自兩世紀札實技藝
早在1819年,江詩丹頓便已推出首款具備獨立跳秒裝置和二問報時功能的懷錶,如今已收入品牌典藏之中。跳秒裝置可驅動中央秒針以每秒一次的頻率跳躍前進,在短時計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8世紀末,製錶師通過在機芯中另設一組輪系,增加獨立的跳秒裝置,使得秒針可隨時啟停,且不會影響常規時間顯示,這也因此被視為計時碼錶的前身。追針計時碼錶最早於1831年問世,最初採用單根追針秒針的設計,1838年推出雙針設計。這一設計的計時裝置中設有兩根同軸的計時指針,通過掣停其中一根指針,可記錄兩根針之間的間隔時間,停針重啟後,又會「追上」仍在運動的另一根指針。江詩丹頓隨即將這些技術用於當時的計時懷錶中,1889年便為阿根廷首都Buenos Aires的一位賽馬愛好者打造了一枚雙秒追針計時時計。
全新自製2757手上鍊機芯
新款腕錶搭載由品牌製錶師研製的2757手動上鏈機芯,共包含698個零件。如此繁多的零件意味著機芯的複雜程度之罕見,甚至大多數的超卓複雜功能機芯在構造的複雜度及零件數量上都要相形見絀。在為腕錶注入精湛技藝的同時,製錶師亦竭力挑戰優雅機械美學的極限,將各項複雜功能井然有序地融匯於一枚極為纖薄的機芯內,機芯厚度僅10.4毫米,直徑33.3毫米。2757機芯每小時振動18,000次 (振頻2.5赫茲),動力儲存約達60小時,可實現精確至1/5 秒的短時計時,通過錶盤外緣的軌道式分鐘刻度顯示。深灰色錶盤以非同尋常的佈局,突顯雙秒追針計時功能。時分顯示盤位於錶盤偏心位置,確保30分鐘計時盤可以從容地安置於2點鐘位置,讓計時功能一目了然。6點鐘位置設有小秒盤,用於指示腕錶的正常運轉,並為兩根中央計時指針留出充足空間。
創新的計時結構
機芯的結構設計,尤其是計時功能的佈局,均以提升性能為目的。製錶界的偉大發明大多早已問世,如今的創新主要集中於機芯運作性能的優化。為此,製錶師需要先設計機芯的構造,再探尋創新材質。2757機芯的研發過程便是如此。機芯中增設的雙秒追針計時元件夾板採用了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各部件佈局更加緊湊,配合更高效。除了纖薄機芯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外,全新材質亦得以應用。傳動輪系的部分齒輪或以鈦金屬製成,或表面經過鎳磷合金電鍍處理,並採用江詩丹頓獨家的齒形設計,使齒輪噬合更加緊密,避免秒針啟動時的顫針現象。此外,雙秒追針計時裝置中的一根追針叉桿及隔離器採用超輕矽材質打造,無需經特別潤滑。由於零件的重量及機械摩擦減少,發條盒的能量損失降低,使得腕錶即使在啟動計時功能的情況下,仍能保證長達50小時的動力儲存。短時計時功能意味著走時精準度必須經過精密調節。江詩丹頓製錶師為機芯配備了雙導柱輪,分別用於計時和雙秒追針計時。基礎計時功能由2點鐘位置的單按鈕控制,包括啟動、停止及重置 ;4點鐘位置的按鈕則用於啟動和重置雙秒追針計時功能。按下4點鐘位置的按鈕後,追針秒針停止走動,即可記錄下這一段時長 ; 再次按下按鈕後,追針秒針立即追上持續轉動的計時秒針,繼續計時。錶盤上的內、外兩個刻度圈更彰顯出腕錶的精湛技術內涵。其中外圈為白色絲網印刷的測速儀刻度,用於測算計時開始後一分鐘以內以1,000米為單位距離的平均速度(千米/小時) ;內圈為紅色的測距儀刻度,用於根據音速(340米/秒)測算20公里以內的距離。
天籟之音的絕妙饗宴
江詩丹頓的報時腕錶,絕對是錶壇數一數二的傑出之作,可按需要鳴報小時、刻鐘和分鐘,在江詩丹頓延續兩個多世紀的製錶歷史中佔據著重要篇章。據品牌歷史記載,江詩丹頓的首枚問錶誕生於1806年,是一枚金質二問報時懷錶。自那時起,自鳴錶和問錶便成為品牌製錶傳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一直不斷發展至今。秉承這一傳統而打造的2757機芯融匯了品牌不斷精進的技術結晶,其中便包括精妙的向心性飛行報時調速器。在三問報時腕錶中,這一裝置可通過調節報時節奏,確保腕錶鳴音清晰及和諧。調速系統中的兩個砝碼採用獨特造型設計,利用向心力對調速器旋轉軸進行制動,確保發條動力在陀飛輪調節下均勻釋放。這一原創裝置在運行過程中完全靜音。可透過錶底蓋完美飽覽陀飛輪精妙構造,陀飛輪框架為品牌標誌性的馬耳他十字造型,由經手工倒角打磨的板橋支撐,每分鐘旋轉一圈。
The Anatomy of Beauty的絕佳典範
作為江詩丹頓時計的標誌性特色,每個零件在組裝前均經過細緻的手工裝飾打磨,即使是隱密的細節也不例外。倒角、拋光打磨、緞光裝飾、磨砂、圓形粒紋打磨、雕刻以及噴砂處理等工藝的交替運用,營造出豐富的光影變化,為機芯注入魅力,盡顯品牌與生俱來的「解構之美」。在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單按鈕雙秒追針計時腕錶中,機芯的組裝、調校和裝殼僅耗費總工時的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的時間全部用於機芯的裝飾打磨。板橋及主夾板經過品牌標誌性的黑色塗層處理,與閃爍著金屬光澤的活動部件形成鮮明對比,突顯精密機械運作的藝術美感,並盡顯於精心構思的細節中。錶盤一側的鏤雕板橋經圓形緞光裝飾打磨,翼面予以手工倒角及直紋打磨。輪組採用複雜的拋光打磨工藝,軸杆經過倒角處理,其中鈦金屬齒輪需採用特殊工具進行拋光。
延續18世紀「閣樓工匠 (cabinotiers)」的製錶傳統,腕錶僅由一位主製錶師全程負責機芯各部件的裝飾打磨、組裝、調校及裝殼。錶背一側採用該製錶師原創的全新裝飾,更彰顯出腕錶的精妙美感。黑色板橋表面採用鏤雕設計,並經手工噴砂裝飾,呈現極為精細的粒紋質感,頂部凹槽則做鏡面拋光處理。精湛的裝飾工藝營造出啞光與亮面交映的光影效果,輝映出機芯中的「妙音」報時部件。報時調速器上精細雕刻的「J.M.C.」字樣,致敬江詩丹頓創始人之一Jean-Marc Vacheron先生。裝置中的橫杆經過細緻的手工圓角拋光處理,歷時12小時才完成打磨。陀飛輪板橋上雕刻馬耳他十字品牌標識。腕錶採用直徑45毫米的18K 5N粉紅金錶殼,搭配黑色鱷魚皮錶帶,巧妙凝聚了江詩丹頓極具想像力的經典設計美學、精湛的複雜功能造詣與細緻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