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競賽」(Moon Race) 堪稱近代最震撼人心的史詩級巨作。
細述人類征服月球的四大里程碑,以月球隕石、頂級天然寶石與卓越工藝打造磅礴壯麗的場景。四只腕錶還都帶有一點從當年太空船取下的材料。跟隨太空船執行重要任務、在星際間旅行逾百萬公里後,這些材料降落在 Louis Moinet 旅行箱,準備上演一場最奇幻的宇宙探險。
資料提供@LOUIS MOINET
FIRST ON THE MOON | 1966
1966 年初訪月球
1966 年初訪月球
蘇聯的太空探測器「月球 9 號」(Luna 9) 順利完成史上首次月球軟著陸 (soft landing)。在經歷連年失敗之後,這次成功實為創舉。1962 年至 1965 年間,蘇聯一共損失 26 艘太空探測器,任務全數失敗。
1966 年 1 月 31 日,「月球 9 號」從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 (Baikonur Cosmodrome) 升空,同年 2 月 3 日於風暴洋 (Ocean of Storms, Oceanus Procellarum) 登陸,並傳回史上首批月球表面全景照。.
FIRST ON THE MOON | 1966 腕錶
錶盤描繪「月球 9 號」軟著陸的場景。艙體先以手工鐫刻,再全部彩繪,並加入一小塊從「月球 24 號」取得的編織纖維。這一塊材質跟著太空船一起往返地球與月球,在星際間航行超過百萬公里。.
月球為全手工鐫刻,再以傳統工藝塗黑處理,盡顯幽黯神秘。
天空以黑色金星玻璃(astralite,又名 aventurine glass) 製成。此材質已精心保存 50 年以上,專門用於創作貴重藝術品。內含無數閃閃發光的微粒,就像金色亮片,成為純黑夜空中的點點繁星。
地球展現品牌微繪工藝之細膩精妙,並以鑲刻製造層次感,從天空中清晰浮現。
手工鐫刻錶圈
鐫刻圖騰代表「月球 9 號」和其登月小艇。100 公斤重的小艇在著陸前彈出,與母艙完整分離,接著在氣囊保護之下以每秒 4 到 7 公尺速度撞擊月球表面。首批月球照片就是由這台小艇拍攝,再透過天線傳回地球。
機械結構-LM 35 機芯
60 秒陀飛輪機芯,榮獲最近一屆國際計時大賽 (International Chronometry Competition) 金獎肯定。
MAN ON THE MOON | 1969
1969 年踏足月球
1969 年踏足月球
在蘇聯努力嘗試將人員送上月球之際,美國也如火如荼執行一系列「阿波羅計畫」(Apollo space missions),離登月的目標越來越近。
終於,「阿波羅 11 號」成功載著人類踏上月球。
1969 年 7 月 16 日,巨大的「農神五號」 (Saturn V) 火箭從甘迺迪太空中心 (Kennedy Space Cente) 升空,7 月 21 日,太空人正式登陸月球。 人類初次於月球邁步的畫面,由攝影機現場拍攝並實況轉播,當時全球有數億人透過電視機見證了這偉大的一刻。
MAN ON THE MOON | 1969 腕錶
「Man on the Moon」腕錶就是向現代哥倫布、踏上月球的第一人致敬!太空衣為手工鐫刻,再以微繪技巧上色;面罩材料來自當年太空船使用的聚醯亞胺薄膜,作用是讓艙體可承受極端溫度(-250°C 至 400°C)。這塊材料跟著「阿波羅 11 號」一起往返地球與月球,在星際間航行超過百萬公里。
面罩上反射的登月小艇,同樣以微繪手法勾勒。為了做到精細入微,畫家一根一根修剪畫筆刷毛,直到剩下最後一根才用來繪製,講究程度無可比擬。
月亮使用真正的月球隕石製成,名為「Dar Al Gani 400」。
這塊斜長岩在 1998 年被人發現,是月球受天體撞擊後噴出並墜落至地球的物質。 圓弧形的地球以青金石(lapis lazuli,又名 azure stone)製成,為 7,000 年來世界幾大文明均有使用的珍貴材質。地球後方的太空,是以黑色金星玻璃雕製,極為精美。
手工鐫刻錶圈
圖騰代表「農神五號」,即 1960 年代「阿波羅計畫」使用的著名運載火箭。火箭高度超過 100 公尺,重 3,000 噸,搭載 11 個引擎,月球軌道運載能力 45 噸。
中央鐫刻著人類在月球留下的第一個腳印,底部則為阿波羅登月小艇的降落支架。
機械結構-LM 35 機芯
60 秒陀飛輪機芯,榮獲最近一屆國際計時大賽 (International Chronometry Competition) 金獎肯定。
AROUND THE MOON | 1970
1970 年繞行月球
1970 年繞行月球
「阿波羅 13 號」是計畫中的第三次登月任務。
在弗拉·摩洛地區(Fra Mauro crater,小行星撞擊留下的大殘坑)降落時,因嚴重意外造成艙體損壞;不僅任務被迫中止,回程路線還必需繞月球一圈,才能順利返回地球。
所以,「阿波羅 13 號」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雖然原始任務沒有達成,但能夠克服如此艱鉅的挑戰,無疑是史上最傑出的救援行動。「阿波羅 13 號」的順利歸來,靠得是太空人以及休斯頓指揮中心的人員,始終抱持堅定意志與決心。
AROUND THE MOON | 1970 腕錶
「Around the Moon」腕錶描繪的就是「阿波羅 13 號」在艙體嚴重損壞的情況下,成功返回地球的奇蹟救援故事。
品牌先以手工鐫刻艙體輪廓,再飾以一片來自原太空船的聚醯亞胺薄膜。返回地球的嚴酷考驗,尤其是重返大氣層,都是靠著薄膜來保護艙體。
此材質跟著「阿波羅 13 號」從地球出發到月球軌道,再返回地球,總共在星際間航行超過百萬公里。
在錶盤上,可見太空船繞行月球後,朝地球前進。自古就因濃黑色澤而備受青睞的縞瑪瑙(瑪瑙的一種),為月球蒙上神秘面紗。與暗面相對的亮面,使用瑞士伯恩高地 (Bernese Oberland) 的花崗岩,由寶石專家 Daniel Haas 在海拔 2,000 多公尺處尋得。
來自納米比亞的藍色彼得石,維妙維肖捕捉地球優雅形貌。因蘊含彩色纖維狀結構而閃著細緻微光,形成如絲綢般的湛藍外觀,美的令人屏息。
黑色金星玻璃 (astralite) 使整體更生動傳神。此材質歷史悠久,源自 17 世紀初威尼斯慕拉諾,當時一位玻璃工人不小心將銅屑倒入緩慢冷卻的熔融玻璃中,金星玻璃就因這場美麗的意外而誕生。名稱來自義大利文的「all’avventura」(偶然地),所以英文又名「aventurine」,甚至有人稱之「river gold」。
「登月競賽」腕錶系列使用的金星玻璃,是由珍稀寶石供應夥伴 Daniel Haas 的父親購得並細心保存。Haas 家族兩代均從事天然寶石採購與寶石錶盤切割,為業界先驅。
手工鐫刻錶圈
鐫刻圖騰代表奧德賽指揮與服務艙 (Odyssey service and command module),即唯一有防熱罩、能載著太空人返回地球的艙體。
中央是登上月球遙望地球的景象,也就是這趟陷入險境的任務,本來預計達成的目標。最後,可以看到指揮艙順利降落在太平洋。
機械結構-LM 35 機芯
60 秒陀飛輪機芯,榮獲最近一屆國際計時大賽 (International Chronometry Competition) 金獎肯定。
LAST ON THE MOON | 1976
1976 年告別月球
1976 年告別月球
「月球 24 號」是蘇聯「月球計畫」 (Luna programme) 最後一個登月探測器,目標是當時尚不為人知的危海 (Mare Crisium) 區域。最後成功帶回 170 公克的土壤樣本(岩屑層),經分析後證明月球岩屑層確實有水存在,是相當有價值的發現。
1976 年 8 月 18 日登月後,「月球 24 號」隨後於 8 月 22 日返回地球(西伯利亞),宣告從 1959 年「月球 1 號」開始的「月球計畫」,以及 1961 年展開的「登月競賽」,正式劃下句點。
一直要到 32 年後,國際間才再次有登月行動,也就是印度的「撞月探測器」(Moon Impact Probe)。中國於 2013 年發射「嫦娥三號」(任務為軟著陸);接著「嫦娥五號」在 2020 年順利完成月球採樣。
LAST ON THE MOON | 1976 腕錶
「Last on the Moon」為系列最終章。「月球 24 號」的一大發現就是月球有水存在。
在錶盤上可見這艘太空船正返回地球。艙體以出神入化的手工鐫刻技藝製作,側邊再飾以來自原太空船的材料(含浸樹脂的編織纖維)。這塊材料跟著「月球 24 號」一起往返地球與月球,在星際間航行超過百萬公里。
月球以高對比色彩鮮活演繹,並以銅蝕刻凸顯表面坑洞。
錶盤還運用由藍銅礦轉化而成的孔雀石。這個神秘的自然作用稱為「假象」(pseudomorphosis),可以將藍銅礦變形為孔雀石,但仍保留藍銅礦的部分外觀。成果就是十分特別的藍銅礦孔雀石,用來詮釋地球可說是再完美不過。 以黃色彼得石製成的太陽照亮美麗的黑色金星玻璃天空,發揮畫龍點睛之效。這種礦物因為元素屬性特殊,而得「風暴之石」(storm stone) 暱稱。
手工鐫刻錶圈
錶圈圖騰為俄國質子號大型運載火箭 (Proton rocket),其低地軌道載運能力達 22 噸,在蘇聯時期執行過多次太空任務,包含「月球 24 號」。從 1960 年代早期建造完成到現在,質子號仍是俄羅斯主要運載火箭,至今已發射逾 400 次。 中層鐫刻著形似月球表面的圖紋,底部則展現「月球 24 號」的精巧設計。
機械結構-LM 35 機芯
60 秒陀飛輪機芯,榮獲最近一屆國際計時大賽 (International Chronometry Competition) 金獎肯定。
Louis Moinet 旅行箱
品牌獨家打造的旅行箱呼應太空旅行的主題,打開即見「登月競賽」-四只獨一無二的腕錶。
此箱以天然榆木樹瘤製成,上綴一個黑色漆面鳶尾花 (Fleur de Lys) 圖騰,拱形上蓋再裝飾兩條甘邑色皮帶。
箱內使用黑色皮革包覆,上蓋內部還印有 18 世紀由 Buy de Mornas 繪製的哥白尼天體模型與托勒密天體模型。圖案以水彩上色之後更顯精美,增添作品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