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博客
鏖兵古道 決勝分秒
2016/12/30
鏖兵古道 決勝分秒

< 1/1 >

軍錶,在時下錶款中隨處可見,不能說是什麼了不起的特殊款 式。但事實上對於製錶史,軍錶卻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角 色。腕錶之所以崛起並取代懷錶,很大一部份歸因於戰爭與軍 錶的推波助瀾。甚至幾個目前廣受藏家熱愛的品牌或款式,也 是靠其軍錶歷史打響名號。而為了因應戰場及軍隊需求,軍錶 設計也與一般民間用錶大不相同。將洋蔥形錶冠或線形錶耳 等元素應用在現代錶款上,不僅造形與眾不同,識別度大增, 更可透過腕錶為自己注入威武的軍事魂。

軍錶演進史 FROM BATTLEFIELDS TO MAINSTREAM
緣起
在深入追尋軍錶歷史之前,必須先點出鐘錶在古早時代的一切功能與設計都是著眼於實用。例如為了在夜晚也能辨識時間,因此出現了報時功能;或為了讓時計可以隨身攜帶而發展出懷錶。即便到了十九世紀末,懷錶被腕錶取代,也得歸因於實用,而其中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本文的主題「軍錶」。儘管隨著使用習慣改變及科技進步,時下的軍隊大多不會佩帶機械錶,但在約一個世紀前,戰場上無論主帥或士兵,都仰賴機械錶做為一切行動的依據。
這裡所指的軍錶是專為軍隊所設計,因此具備許多為了因應戰爭需要演化而來的特徵。史上第一款軍用錶,應該是由Gi rard-Perregaux芝柏表在1880年為德國海軍所特製。
只不過當時軍隊對錶的需求還不那麼迫切,真正讓軍隊意識到時計的重要性,是在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電報等通訊器材被發明後,參與一次世界大戰的將領們不再需要親臨前線指揮軍隊,只要坐鎮敵後聽取簡報便可根據情勢下指令。雖然通訊設備日新月異,讓將領們可以真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但執行命令的畢竟還是士兵們,要貫徹上級的策略,時機點至關重要。試想將軍們因為不在前線親自指揮,因此下令半夜三點開始突擊,但部隊卻錯過了這個時間點,戰術效率鐵定大打折扣。事倍功半也還罷了,更怕的是兩個部隊間對時間有不同認知,如果配合上出了什麼錯誤,更可能會全軍覆沒。
於是,不僅將領們需要錶,就連戰場上的士兵也需要看時間。但士兵們每日衝鋒陷陣,可不能像將軍們那樣好整以暇地從懷裡掏出懷錶來看。就有人想到以皮套包覆懷錶,再將皮套纏繞在手腕上的方法,在當時這個做法被稱為Wristlet 腕套。不過懷錶畢竟又大又重,外層再加上一個皮套,佩帶在手腕上頗為累贅。隨著戰場上需求量大增,製錶業者們也開始想方設法做出符合使用需求的錶款。這時候,Car tier卡地亞在1904年為飛行先驅Alber to Santos-Dumont設計的Santos腕錶,就成了多數製錶師參考的對象。
Santos腕錶帶來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設計,也就是「lug錶耳」。卡地亞在錶殼上延伸出錶耳,讓錶殼可直接與錶帶相連接,不再需要另外以皮套包覆,佩帶起來更加輕便,時間顯示也更清楚。製錶師們開始沿用這項設計,但因為主要消費者多是軍人,買不起太高價的產品,而且在戰場上耗損率也高,所以多數製錶師將鐵絲焊接在懷錶錶殼兩端。如此作法既具備錶耳連接錶帶的功能,也不用支出額外成本製作新錶殼或新機芯。這項設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成為戰場主流,根據紀錄當時每四名士兵中,就有一人佩帶著這麼一只腕錶。而由於一戰時期士兵們多多於壕溝內作戰,因此在懷錶錶殼外焊接鐵絲作為錶耳的腕錶,就被現代藏家們稱為Trench watch戰壕錶。
夜光塗料
壯大
儘管戰壕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大為流行,但這股風潮尚未吹到主流社會。就如前文所言,為了降低成本讓大量軍人戴上戰場,製錶師們想出了將鐵絲焊接在懷錶錶殼上的權宜之計。但這項設計畢竟是為了戰場所生,不符合主流社會將時計歸類於裝飾配件,應符合美學的認知,因此當時歐洲上流人士們仍傾向佩帶懷錶。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士兵們經過四年激戰終於返鄉。只見這些士兵們人手一只腕錶,走在路上時不時的舉起手臂看時間。與從懷中掏出懷錶相比,軍人們佩帶的腕錶更顯得充滿氣勢。而在此之前,腕錶通常被視為女性參加宴會時才會佩帶的配件。但因為參與戰爭的士兵以男性居多,在他們回到家鄉後,男性佩帶腕錶開始得到社會大眾接受,並逐漸普及化。
當時士兵們所佩帶的腕錶,多屬於因個人需要而購買,而非官方統一的標準配備。然而,腕錶在戰後越來越普及,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市佔率儼然已凌駕於懷錶之上。於是在二戰中,軍隊開始要求士兵必須佩帶腕錶,甚至由軍方發配規格一致的腕錶給士兵們使用。而這一場戰爭又再度將軍錶的重要性,推向了製錶史上另一個高峰。1940年代,不僅通訊設備更加進化,各國武器也都進入一個前所未見的時代。交戰模式與一戰大不相同,戰場更廣泛地擴散至海上及空中。一般的陸軍所佩帶的腕錶已不再適用於海軍與空軍的戰鬥需求,於是開始出現了軍隊與製錶商合作開發專屬腕錶的生產模式。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義大利海軍與Panerai沛納海之合作關係。義大利海軍在SLC低速魚雷頂端裝上可拆式炸藥彈頭,讓蛙人騎在魚雷上潛至敵船安裝炸藥。為了計算水肺存量與炸彈啟動時間,因此義大利海軍找上了沛納海,由沛納海為其特種部隊特製潛水腕錶。而在空戰方面,法國海軍空戰部隊則是找上了Breguet寶璣。由於轟炸機投彈需要不斷地重新啟動計時,寶璣特別開發出Flyback飛返計時功能,讓飛行員只需要一個按鍵便可完成歸零與啟動計時兩個步驟。諸如此類的合作關係在二戰及戰後屢見不鮮,除了沛納海與寶璣外,Blancpain寶鉑、IWC及Hamilton漢米爾頓都分別為法國海軍、英國空軍及美軍生產過特製軍用錶款。
如果說一戰促成了腕錶普及,那麼二戰就可說是軍錶定調的一場戰役。真正針對軍事需求所設計的腕錶在這個時候問世,並因為各個軍種不同的需要,刺激製錶業在功能、耐用度與錶殼面盤設計等各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各種專業規格皆在此時發揮得淋漓盡致。
軍錶特徵賞析 FEATURE DATASET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製錶師們接到來自各國的委託及訂單,針對不同軍種之需求生產專屬腕錶。而這些為了戰爭而問世的獨特設計,也慢慢地形成了一系列軍用腕錶才會有的樣貌。為了因應戰場上的環境,軍用腕錶並非只有功能特殊,其錶殼與面盤造型也與普通腕錶大不相同。一般而言,當一只腕錶同時具備了幾種特徵,我們就很容易辨識出源自軍錶的血統,這些特色大致上可分為錶殼造型與面盤設計兩大類。

錶殼
早期的軍錶主要是在懷錶上焊接鐵絲,藉以裝上錶帶成為腕錶。當時甚至沒有專屬腕錶的錶殼,因此有不少戰壕錶有著如同獵錶的錶蓋。由於在一戰時期佩帶這類型腕錶的多屬軍官階級,因此這種配備鉸鏈式後蓋的款式又被暱稱為Officer’s watch軍官錶。這個特色在現代看來雖不切實際,但卻別有一番獨特性,最受歡迎的例子當屬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所生產的軍官錶。從2001年發表的Ref 5053到其下一代Ref. 5153,乃至於2013年推出之Calatrava系列Ref. 5227,都是品牌的熱賣款式。不僅始終有著忠實客群,更儼然成為百達翡麗的另一款經典之作。
到了二戰時,軍錶更趨向專業化設計。為了讓腕錶在各種環境下運作正常,開始出現防水、防震甚至防磁的錶殼設計。如寶鉑為法國海軍特種部隊製作的五十噚潛水腕錶,就在錶背及錶冠上加入專利發明,以雙重密封式設計嚴密阻隔海水滲入。防水防震或許不能算是表面特徵,但許多軍錶的錶殼會經過噴砂消光處理,以避免金屬色澤反光,甚至還有將錶殼改為黑色塗層,達到匿蹤之效果,也可算是相當明顯的軍錶特色之一。
錶殼為了環境變化而有所加強,錶冠則是針對實用需求做出不少改變。其中洋蔥型錶冠就可說是大部分空軍腕錶都會有的一項設計。將錶冠尺寸加大,是為了更方便飛行員戴著手套操作腕錶。而在錶冠上面刻出縱向紋路,則可以增加摩擦力,同樣可以提升飛行員為腕錶上鍊或調整時間的效率。而說到錶冠,當然不能不提起沛納海的專利錶冠護橋。以槓桿方式將錶冠壓回最密封的位置,並進一步將錶冠鎖緊。這麼做的用意並不是單純為了提升防水性能,更有著提醒潛水員尚未上鎖不得下水的作用。
百達翡麗Ref. 5227在錶背有著鉸鏈式底蓋,這種 款式被稱為Officer’s watch軍官錶。
面盤
與錶殼相比,軍錶在面盤上的特色更加明顯且多元。其時標通常不會是什麼優雅的羅馬數字,而是採用更容易辨識的阿拉伯數字。這是因為人的眼睛在瞬間接收訊息時,傾向閱讀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圖像文字,而羅馬數字偏向文字的造形,大腦必須花更多時間解讀,這短短幾秒在千鈞一髮的戰場上,將造成極大差異。此外,軍錶的時標尺寸特別大,字體也特別粗,再加上同樣大尺寸的箭形指針或菱形指針,用於提升士兵們辨識時間的效率。至於常在飛行錶12時位置上出現的三角形標誌,可不只是好看而已,而是為了讓飛行員在對時的時候,分針可以更精準迅速地對到原點。而且四下一片漆黑時,碩大的三角型標誌也遠比一般時標更容易辨識。
作戰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只要對戰局有利,就算半夜也得出任務。但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要如何得知時間並判斷出動時機?若是以手電筒或任何設備照明,都極有可能在黑夜中暴露位置。這也是為什麼軍錶幾乎都會搭配塗有夜光漆料的時標與指針。在暗夜中,面盤上微微散發出的一點點螢光不至於被敵軍發現,卻又足夠士兵們判讀當下時間。在夜光運用這個領域,沛納海絕對是箇中翹楚。當年為義大立海均生產潛水錶時,就特別於面盤和機芯之間再放上一層夜光板,並把時標等需要夜光顯示的位置挖空。如此一來夜光塗料更飽滿,維持亮度的時間也就越長。這種被稱為「三明治面盤」的做法一直到日後沛納海錶款向民間開放販售都還持續沿用,更成為品牌一大經典特色。
軍錶在面盤上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黑色面盤。而且不分品牌款式,軍錶清一色以黑色作為面盤配色,可說是最一致的軍錶特徵。至於原因應該不難想像,就如同錶殼需要噴砂處理以消除反光,面盤塗上黑色後,也將大幅降低因反光而暴露位置的風險。
軍錶特色總點名 LET’S DO HEADCOUNT
前面針對軍錶特色說了這麼多,卻沒有圖片輔助,無異於紙上談兵。於是我們在此將前文所提到的軍錶特徵全部集合起來,為讀者們做一次總點名。如此一來各種特色一目了然,日後有意要選購軍錶,也可以此做為對照,甚至再翻到前頁子細回味這些特徵的來龍去脈,勢必對手上的腕表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感情。
但也要注意的是,這些特色並不是軍錶的唯一條件,也沒有規定一定得全都符合才夠格做軍
錶。通常一只腕錶只要有其中兩三項特徵,就可以很明顯地讓人感受到其軍事風格。畢竟現在還算
四海昇平,我們之所以戴軍錶,不就是為了那分豪氣,並藉以回味那個烽煙四起的年代嗎?
匿蹤
為了讓腕錶在各種環境下運作正常,軍錶的錶殼和錶冠等外部零件常配備各種專利設計,藉以提升錶款的防水、防震甚至防磁性能。但以外在特徵而言,最明顯的還是在於軍錶的配色。多使用暗色系或噴砂處理,降低反光機率,甚至有錶款以黑色錶殼搭配黑色面盤及黑色錶帶,盡可能達到匿蹤之效果。
洋蔥形錶冠
由於飛行員在駕駛艙內大多戴著手套,傳統錶冠太小不方便操作。因此出現了洋蔥型錶冠,將錶冠尺寸加大,並在錶冠上面刻出縱向紋路以增加摩擦力。即使戴著厚重的皮置手套,仍然可以有效率地為腕錶上鍊或調整時間。因為造形特殊,與一般錶冠區隔極為明顯,洋蔥形錶冠也成為多數品牌復刻軍錶或飛行錶時必備的經典元素。
菱形指針
戰場上瞬息萬變,士兵們在作戰時如果要看時間,通常也只能匆匆一瞥,因此面盤設計當然要以簡潔清楚為第一考量。這也是為什麼軍錶多採用阿拉伯數字時標搭配大尺寸菱形指針。一來是因為人類的眼睛和大腦對象形文字的接收速度較快。二來菱形指針樣式單純,不像寶璣針或教堂針那麼複雜。與棒式指針或柳葉針相比,菱形指針尺寸也可以做得較大,更不用說菱形指針在視覺上也更具威猛的氣勢。
夜光塗料
在暗夜中突襲敵軍長可收到極佳效果,但又不能為了看時間而打開手電筒。因此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軍錶,多數在時標和指針上都塗有夜光塗料。
十九世紀初期以鐳和氚做為主要夜光原料,但這兩種物質都含有或多或少的幅射性,戴久了有可能導致輻射中毒。因此1990年代開始,製錶業改為使用Superluminova超級螢光劑,只需要光照或日曬便可刺激塗料發光,既安全又持久。

上一篇
雅典錶Pre-SIHH 2017《Artemis Racing限量潛水計時腕錶》
返回列表
下一篇
Grand Seiko攜手天海祐希 一展女性細膩優雅